[提要] 决心给了老百姓信心。调控不放松,让更多购房者相信效果会进一步显现,选择观望等待,更理性地制定买房计划。决心也给市场释放了信号。房地产的暴利时代正在远去,懂得顺应市场和政策变化的企业,通过更积极的定价,更大力度的促销,实施更稳妥的战略,为房地产业“下半场”的竞争做准备。
经过持续近两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今年6月份起,一些城市房价企稳并出现合理回落,房地产调控的成效正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全国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调控正朝预期方向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房地产业的大变革之年。 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凌厉推进,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在调控中正在向更加理性、健康的轨道发展。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利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普通居民通过买房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就会越来越遥远,房地产市场投机会制造越来越多的泡沫,进而威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调控必须而且迫切,然而,调控却并不容易,力度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房地产市场不整中国经济要出事,整狠了中国经济也要出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房地产调控要确保取得实效,又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下降0.14%,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总体来看,目前房地产调控已取得积极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成效突出表现在:实施限购城市的投机性需求基本得到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非中心城区房价出现下行趋势;住宅地价上涨势头出现回落;住房供应结构明显改善,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调控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为什么过去调控“屡调屡涨”,本轮调控却能向既定目标步步推进?
措施更有力——从“国十条”到“国八条”;从差别化信贷的经济政策,到限购、限价的行政手段;从增加普通住房供应到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从全国统一的政策到地方的执行细则……根据市场变化,政策不断出台,一次比一次更严厉、针对性更强。
落实更到位——本轮调控将“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列为重中之重。今年初,中央要求各省在年初制定本地房价调控的明确、量化的目标,并向社会公布。如果目标没有完成,要对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甚至问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这使调控效果的评估更加刚性化、有据可循。公众的监督和中央政府的问责,无疑给地方政府套上了“紧箍咒”,必须动真格。
决心更坚定——中央政府始终把调控成效视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视作党和政府公信力的体现。每次房价出现反弹,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及时站出来,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方向不变、力度不松,即便牺牲一点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让调控取得实效。
决心给了老百姓信心。调控不放松,让更多购房者相信效果会进一步显现,选择观望等待,更理性地制定买房计划。决心也给市场释放了信号。房地产的暴利时代正在远去,懂得顺应市场和政策变化的企业,通过更积极的定价,更大力度的促销,实施更稳妥的战略,为房地产业“下半场”的竞争做准备。
保障房是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这次调控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抑制投机与增加供给两手抓,在对商品住宅市场进行限购、限贷等调控的同时,开工建设了规模庞大的保障性住房。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全国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截至11月中旬,这一任务已经完成。目前各地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明年的开工建设计划,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到“十二五”末,城镇保障房覆盖面将达到20%。
“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阳说,“保障房既是改善民生的利器,也给楼市调控增添了底气,更是整个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保障房建设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建保障房大大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从今年起,公共租赁房成为保障房建设的主力军,让许多原本不属于保障对象的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也能纳入保障范围,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
经过这一年“一路绿灯”式的建设,未来保障房如何持续发展,成为建设者们开始更多关注的问题。如陕西省今年起与高校开展住房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并把保障房相关的政策、土地、资金、质量、分配、管理归纳为“六大模块”,形成制度。同时,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普查,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先进的住房信息系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认为,在保障房建设实践过程中,我国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正从“零敲碎打”走向成熟完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正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
保障房不仅改善民生,也有助于稳定房价、稳定经济。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认为,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房大量供应,能减缓购房需求在短期内集中爆发,缓和快速城市化阶段住房市场的供求矛盾,有利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障房也将助推城市化发展,其释放出的消费和投资潜力,直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