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消费转型再次成为目前的突破口。据媒体日前披露,由商务部牵头制定的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定稿,近期将正式出台。其中的一个具体目标就是,五年之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
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内贸发展规划。毫无疑问,在目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之时,这个规划对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也体现出中央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所做出的一个新的制度安排,可以预期,未来五年,在国内市场建设方面,包括资金等一系列资源都将进一步向这个方面倾斜。
其实,与此有着 “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胡锦涛主席在欧洲发出的“全球当务之急是保增长”,意味着中国的主要任务已由“防通胀”转为“保增长”。如何实现保增长目标呢?目前,在外围经济增长缓慢和国内经济缓慢回落的背景下,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呈现回落趋势。此外,虽然截至11月2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为负。某种意义上说,在目前中国经济依然由外贸主导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的时期,国家级战略的内贸规划从体制机制上提出了部署,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
不过,最终能否落实关键需要看国内居民的收入情况。要促进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解决好当前社会财富占有的失衡矛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居民的基本收入增长,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
从社会财富的占有情况来看,政府无疑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受益者。根据财政部公布的9月份财政收支情况,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8166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623.83亿元,离完成今年的财政预算只有8057亿元。据此测算,即便第四季度财政收入维持零增长,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会超过10万亿大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近期根据高净值人群测算模型测算与全国1000多个样本验证后认为,在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高净值人群(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不包括自住房、非上市公司股权和耐用消费品)数量也得以迅猛增长:由2006年的36.1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 100.3万人,在 2011年达到118.5万人。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从2006年的10.4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万亿元。但是,处于社会低层的普通居民收入由于基数过低,在绝对数上处于劣势地位。来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同比增长2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同时,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出5.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同期的2.94比1缩小到2.77比1,为近年来同期最低,并连续两年呈缩小态势。但是就绝对数而言,城乡之间的差距基本上是扩大的。而且即便是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相对于城市高房价、高物价等高生活成本,基本上难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
可见,在全球经济面临着新的不确定风险之时,从中国经济转型的现实出发,推出内贸发展规划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措施,但是要真正实现,除了体制机制来引导,更重要的是推进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才是消费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