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3月30日电(记者 贾思玉)“‘十二五’时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在于从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向基于生产率提高的增长模式,而改革开放是加快转变的根本动力。”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30日在香港作出以上表述。
香港大学30日正举行建校百周年系列活动,吴敬琏受邀出席以“展望十二五”为题的讲座,分析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规划,以及中国经济未来五年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中国政府30年前首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将其列入“五年规划”也有15年。吴敬琏认为,转变的过程遭遇到“体制性障碍”,如政府保持过大的资源配置能力、以GDP增长为主的政绩标准、以及财税体制的缺陷等。
“这些障碍能不能克服,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吴敬琏表示:“有人说现在到了由经济改革谈政治改革的时候,但我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大关’还没过。”
他又指,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的形成和监管体系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法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等诸多领域中,政府的改革是症结点所在,“要建立现代国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
“推进改革势必遇到来自既得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种种阻力和障碍,以上改革需要有顶层的整体设计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也要有处理阻力和障碍的决心和执行力才能成功。”吴敬琏强调。
被问及香港与“十二五”规划的关系,吴敬琏称,未来珠三角地区将升级现有制造业并大力发展服务业,香港因具有金融业和供应链管理的经验优势,在其中可扮演非常好的角色。
他指,“近十年来,珠三角发展不及长三角地区,因为后者有上海;而香港可作为资源配置的枢纽,与珠三角紧密结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