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三季度物价涨幅有望回落

时间:2011-02-21 10:44   来源:《中国证券报》
<P align=left>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18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本轮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需求拉动,但要警惕流动性过剩的传递机制发生变化。对于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刘元春认为,此举不能代替价格型调控工具,一季度央行仍有可能再次加息。</P>
<P>  <STRONG>一季度再加息概率大</STRONG></P>
<P>  中国证券报:1月CPI低于预期,未来几个月还会延续这种趋势吗?你如何看待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P>
<P>  刘元春:前两个季度物价出现明显回落的概率不大。原因首先是粮食价格一旦涨起来,其回落消化的时间是6至8个月,这将主导整个食品类价格涨幅保持在相对高位;其次是能源等国际商品价格目前还保持在高水平,并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最后是流动性的回收还会遇到一定困难。</P>
<P>  综合这几个方面来看,短期内价格可能不会出现明显回落,但三季度我国物价出现回落的概率很大。1月份的物价形势有特殊的春节因素效应,从目前整体环境来看,未来CPI进一步走高的概率不大。但也不排除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比如极端天气对食品价格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产生的输入性通胀等。</P>
<P>  本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出乎不少专业人士的预料,这表明央行对于接下来的物价走势还有一些担忧。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放贷所释放的过剩流动性也有一定警惕。此前加息和不断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为本次动用数量型调控工具创造了条件。尽管如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能代替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预计一季度央行仍有很大可能再加息。</P>
<P>  对于本轮物价上涨,需求的影响因素很大,也有一些成本推动的成因,此外还有很多新生因素。流动性泡沫的蔓延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遭遇炒作,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成本上升,这是和以往通胀形成原因不同的地方。流动性过剩的传递机制较以往发生了变异,这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曾有过的新现象。需求拉动目前还是物价上涨的主导性因素,但也有一些供给因素,比如输入性通胀,极端天气所带来的食品价格上涨等。此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导致通胀的不对称效应加剧,这也是一个新现象。目前通胀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居民对于物价的满意度降到低点。</P>
<P>  <STRONG>房价可能小幅回落</STRONG></P>
<P>  中国证券报:近期不少城市出台楼市限购细则,房地产调控进一步升级,你预计今年房价会出现什么变化?</P>
<P>  刘元春:二季度中后期,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将会出现松动。其原因首先是开发商资金链趋于紧张,其次是供需关系的逆转,随着廉租房和大量商品房的入市,再加上加息、提高购房首付、房产税等需求抑制措施的出台,楼市之前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逐步改善。</P>
<P>  去年我们曾经提出,今年全国房价将下降15%-20%,在市场上引起较大关注。事实上我们的预测模型是从企业内部财务角度考虑的,这个降幅包括了打折、优惠等各方面因素。如果从“明面”降价的角度来看,今年房价的降幅可能还是这个区间。</P>
<P>  综合来看,今年房地产价格可能会回落,但不会发生资产负债恶化型的价格下滑,这方面的宏观经济风险不大。近期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实施力度在加强,调控目标也进一步明确,但政策的重要方向还是集中在限购方面。对于土地市场整治、房地产项目整体开发等方面,政策推进还不是很快。未来房地产调控的方向,第一是要继续坚持目前的调控精神,第二是适当考虑加强土地规划和市场监管,以及推进土地收储制度改革。(记者 韩晓东) </P>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