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两年的货币政策宽松期正式划下休止符。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最新部署,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基调的确立是否意味着政策调整又将来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回归“稳健”?《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
巴曙松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曾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他认为,在四季度经济增长基本面偏强背景下,政策决策在应对通胀压力时可能更为坚决。由于明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期间货币收缩力度相对较大。预计2011年总体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采取总量对冲、增量控制与适度升值、谨慎加息、适当管制流入资本的对策来收缩流动性,并管理通胀预期。全年M2增长将控制在15%左右,新增贷款控制在7万亿左右。
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明年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会议强调,要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操作
收缩货币将是必然方向
收缩货币将是必然方向,但是货币收缩的节奏会相对谨慎,保持一个渐近的步伐,预计2011年上半年的货币收缩力度相对较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定调,但过往的经验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有不同的操作倾向,时而偏紧时而微松。在目前各级政府重点“防通胀”的大背景下,应如何理解“稳健”的内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