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创新高,生活必需品价格逐月攀升,相关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在中国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的关键时期,一轮“物价冲击波”悄然而至。
波澜既起,如何应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从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期,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而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寻求持续平衡将成为明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管理通胀预期:明年宏观调控重中之重
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开始出现较快上涨,CPI涨幅已触及3%左右的“警戒线”。
“年初国家制定的物价目标是3%,但现在看来,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一些。”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说,“我们密切关注物价形势的变化,估计今年总的物价情形会比3%稍微高一点。”
针对这些情况,中央果断出台一系列旨在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其密集程度为近年来所少有。
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力调控措施,使不少人对如何管理通胀预期给予空前关注。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指出,调控措施“释放出一种鲜明的信号”,表明国家更加重视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熊鹏说,未来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充裕、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输入性因素等潜在通胀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从而可能推动物价在明年下半年出现反弹,全年总体物价压力大于今年。
专家普遍认为,尽管当前物价上涨尚在可控范围,并未出现严重通胀,但从长期看,通胀压力仍将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展,对于通胀预期的管理不能松懈。
美联社援引北京一家咨询公司常务董事威廉赫斯的话说,到目前为止,价格波动还限制在食品领域,但随着北京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大量银行贷款所带来的资金在经济中流动,通货膨胀还可能扩散到其他领域。
“当前乃至‘十二五’期间国家应坚决控制通货膨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王军建议,明确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将3%至4%作为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控制目标区间和警戒线。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这些有针对性的举措,将从多个方面维护价格水平基本稳定。”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从中长期看,推动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会减弱,特别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为稳定物价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