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由保增长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转变之年,是由争取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预期目标向准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转变之年。从前3个季度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明两年的宏观调控应把稳定经济增长、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主要任务。
稳定经济增长速度
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如果经济增长不再加速,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能接近10%。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增长速度。因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或者说最低目标是8%,8%—9%可以视为最优增长区间,9%—10%可以视为次优增长区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0%,可以看作出现过热苗头。但各地的发展热情很高,投资冲动很强,加之消费升级明显,工业化、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动能充足。从月度环比看,当前我国经济存在加速增长的趋势。从一些衡量经济景气的指标看,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达到53.8%,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达到61.7%,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从实际经济增长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9三个月分别比上月增长1.14个百分点、1.15百分点和0.95个百分点。假如控制得不好,今年GDP增速有可能超过10%。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对明年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和复杂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通胀的压力正在增加。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逐季上升,一季度只有2.2%,二季度上升到2.9%,三季度上升到3.5%;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虽然还不高,但也存在上升的压力。而且,通胀压力有可能继续增强。首先,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解决。2009年,按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则计算,贷款只需增加5万亿元,结果增加了9.7万亿元,多增加4.7万亿元;按照正常情况,2010年可以在5万亿元的基础上增长17%,即达到5.85万亿元,但预期目标是7.5万亿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从8月份起货币总量出现了反弹,贷款增速回升,债券总发行量和净发行量均创单月新高,外汇占款投放也增加了货币供应,今年新增贷款要突破7.5万亿的预期目标,如果包括表外贷款可能和去年持平。考虑到2009年的大规模信贷需要好几年才能消化,今后几年流动性过剩始终是造成通胀压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消费品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今年1月—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2.9%,已经逼近3%的预期目标。受自然灾害、成本上升和国际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上涨较快。今后几个月,受国际粮价推高和种粮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农副产品的价格还可能保持在高位。第三,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经济增长对能源、铁矿石、棉花等大宗产品的需求在增加,价格在大幅度上升。今年我国原油、铁矿石、塑料、铜、成品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增加并不多,但价格增长幅度很大,它们是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第四,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成本上升、职工工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推高工业品价格,增强通胀预期。此外,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会增加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