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认为,下半年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因素较多,实现全年价格总水平涨幅3%预期调控目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各地要高度重视多个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对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的影响。对此,观察人士预计,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可能反弹至3.2%左右,由于新涨价因素仍可能在一定时期推高物价水平,通胀预期仍需有效管理。
7月宏观经济数据将于11日出炉,目前业界的主流观点认为,7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口、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可能小幅下滑,经济总体呈现继续回落和降幅趋稳的双重态势。
在人们普遍关注的物价方面,从统计局、商务部等部门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来看,7月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出现反弹,预计CPI将环比上涨0.3%左右,在翘尾因素影响与上月持平的情况下,C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3.2%左右,超过5月的3.1%而创出年内新高。
由于去年基数的原因,翘尾因素对今年CPI的影响在6、7月达到最大,分别为2.1个百分点,随后将逐步回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说先期拉动通胀预期的部分因素,如翘尾因素、高货币供应及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传导等,对CPI的助推作用有所减弱,那么,下半年新涨价因素,如猪肉价格反弹、灾害天气、工资上涨及资源价格改革等,对CPI上涨的影响可能会更为明显。
具体而言,食品价格仍将成为CPI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7月份,食品领域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价格信息:一个是受欧洲干旱及俄罗斯暂停小麦出口等事件影响,7月美国CBOT小麦期货价格涨幅达60%,创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全年全球粮食产量下滑预期明显。另一个则是我国猪粮比价重回6:1的盈亏平衡点以上,猪肉价格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徘徊低位后,近期出现适当反弹。
粮食、猪肉对我国食品价格领域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由于国内外粮食库存充裕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目前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正常水平,粮食、猪肉价格短期大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均可能温和回升。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5%,未来不排除这一涨幅有扩大的可能。
此外,居住类价格也可能有一定幅度上涨。二季度以来部分城市房租价格出现“补涨”,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居住类价格。此外各地调整最低工资和社保标准,也将促使家庭服务价格上涨。
上半年我国CPI累计同比上涨2.6%,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下半年CPI涨幅可能与上半年相当或略高,因此,全年实现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应该能够实现。但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那些新涨价因素对人们通胀预期的影响。因为,在不少初级产品价格均存在中长期上涨压力的情况下,部分居民的通胀预期似乎有显性化和常态化的可能。所以,在今年下半年,对于通胀预期的管理仍将考验管理层调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