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出也须警惕

时间:2010-07-06 15:0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人民银行6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我国外汇占款达204769.34亿元,5月新增量为1315.64亿元,较4月份2800多亿元的增量骤降50%有余。

  罕见的是,5月外汇占款增量的实际发生额居然低于贸易顺差和实际使用外资(FDI)当月占用人民币的总额:5月份当月,中国贸易顺差为19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78亿美元,两者合计应占用人民币1850多亿元。

  “外汇占款”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从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因买入外汇而投放出去的人民币。这是多年来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结果?价值500多亿元的外汇去哪儿了?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当月游资撤出有一定关系。理由主要基于5月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一部分外汇资金回流欧洲“保家卫国”所致。全球基金追踪机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的一份报告也显示,4月到5月这段时间,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曾经出现过持续3周的资本净流出,其中恐怕也包括了中国。

  笔者同意这样的看法。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相邻两个月外汇占款增量骤减的事过去发生过。比如去年9月份,当月外汇占款增量4000多亿元,而10月份减少到了2200多亿元。原因在于,去年10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汇入境内的外汇资金实施严查,而且重拳严打地下钱庄。不过,严打过后,外汇占款增量继续攀升。

  其实,这次外汇占款增量骤减,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今年3月份之后,国家外汇局就在一直更加细致地核查“热钱”流入的渠道和数量。这显然对“热钱”流入形成了威慑力量。因此,看到外汇占款增量骤减,也不足为奇。

  但是,笔者认为,在严控“热钱”流入的同时,不应当对“热钱”流出掉以轻心。“热钱”中更多是中性的资本,他们无非是希望分享中国成长的收益,同时也在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难道中国不需要这样的资本吗?

  过去10年,国家对“热钱”流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彻底阻止“热钱”的跨境流动,这其实正是“热钱”的一大特征——来无踪、去无影。你从总量上可以看到它来了,但它到底在哪?在做什么事情?包括监管者在内,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其实,对于中国而言,查清“热钱”更加困难。因为中国有近4000万移居或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人口,这些人一旦出现人民币升值预期,他们必然会将存在境外的外汇占款汇回境内,或购买人民币资产。这是何等巨大的一笔“热钱”?哪怕平均每人每年汇回1万美元,立即就会形成4000亿美元的外汇流入。

  历史经验证明,对于“热钱”,“堵”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我们必须认清“热钱”的两面性,一方面它的风险偏好非常高,而这样的风险偏好恰恰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期——经济高风险时期必须善待的偏好,只有这类资本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热钱”在经济出问题的时候,它们会抽逃,而抽逃必将放大经济缺陷,形成“经济越不好越跑得欢,越跑得欢经济就越不好”的恶性循环。

  所以,对于“热钱”重要的是“疏”。首先是允许它们有序地进入,并引导它们流向中国需要的方向,比如股市中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其次是让它们不便于流走,也就是不能轻易全面开放资本账户,不能轻易允许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第三,通过设立“金融危机应急法案”使政府获得全国人民的授权,在危机可能发生的当口,政府有权关闭资本账户。

  其实,有了上述措施后,还愿意流入中国的“热钱”基本将属于“愿意长期投资中国的资本”,而过度投机的“苍蝇资本”必然会被拒之门外。(钮文新,知名媒体人,资深财经评论员,现任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