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不应“被升值”

时间:2010-04-07 09: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被发达国家集团宣泄为全球经济失衡的“罪魁祸首”,年初更是由某些经济学家挑头,人民币升值论的集结号再次吹响。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4月5日称,奥巴马政府决定推迟发布可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报告,这雾里看花般的手法着实让人领悟不透。不过,人民币显然并没有被“升值”的必要。

  从1996年至2005年,人民币在8.27CNY/USD的水平上保持了近10年的对美元单一货币钉住,这样长的固定汇率制度持续期,除了货币局与美元化等制度性安排的经济体外,是任何经济体都不曾做到的。从危机应对的角度,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选择钉住单一货币美元而不是一篮子货币,原因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保持对国际储备货币钉住能更有效地维持市场信心;其次,我国当时主要保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局制度中,储备货币为美元,钉住美元与目标相关性大;再次,选择钉住一篮子货币的话在篮子比重选取上以及货币种类的选取虽然能给货币当局已定的灵活度,但确不利于政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而这两者在危急时期是市场最关心的;最后,我国外汇市场上交易的主要外币币种为美元,钉住美元与我国外汇市场交易结构要求相符。

  在对外贸易方面,危机时期固定的汇率水平令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打击。所以1997~1999年3年间,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比较迅速,但进出口总额的增长比率却不高,进出口差额直到2000年都一直维持小幅下降的趋势。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进口额与出口额都同步迅速增长,同时,贸易差额也逐步扩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有意思的是,在这段时期后半段虽然我国进出口总量迅速增加,对外依存度也逐步提高,但是直到2004年汇率改革之前,进出口贸易差额一直很稳定,保持适度顺差的状态。

  2005年7月21日,国务院发文:“为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终于结束了近十年的钉住美元的制度,重归管理浮动制。我国正式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目前美国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在于,美国已难于吸引足够的外资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由于欧元在过去几年中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大,再让欧元吸收美元贬值的压力余地已经不大,何况英国陷入泡沫经济,德法经济正在衰退的边缘徘徊。而加拿大元吸收美元贬值的可能性亦不大,因为毕竟加拿大和美国经济周期高度同步,并且是美国工业原料的重要进口地。关于墨西哥比索,近几十年来的比索危机及与之相关的金融动荡已经使美国“于情于理”都不可能让它充当美元贬值的发动机。那么剩余的只有两种货币:日元和人民币。而人民币作为释放美元泡沫的载体而被迫升值的压力较之日元要大得多。毕竟日元名义上已经是浮动汇率制度,而且又经历过一次大的妥协——“广场协议”,并为此付出了经济长期衰退的惨重代价,何况那些年日元对美元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升值。相反,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不断扩大、一枝独秀高增长的中国就首当其冲地成了美国“攻击”的目标。

  详细说,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的程度较高,对外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两大不可撼动的支柱。从国内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外汇占款”带来流动性过剩压力;并且,中央银行的冲销操作空间有限,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压力影响了其调控国内物价水平的主要货币政策目标。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考虑到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和预防投机性资本冲击的需要,以及过去应对危机时产生的路径依赖,人民币在可以预期的一段较长时期内会继续实行单一货币钉住制,水平在6.80CNY/USD左右,显然人民币暂时无“被升值”的必要。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民币汇率都将是以实际贸易导向来定价的,在人民币真正走向自由兑换之前,其对美元汇率水平不应当有过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以及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我们虽然尊重市场力量对汇率水平形成的影响,但本质上仍然对国际游资保持着极高的警惕。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