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焦点话题再次被点燃。全国政协委员张世平近日在政协会议发言时指出,208家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从2006年6.72倍扩至2008年17.95倍。18倍差距,合不合理?国企高管薪酬到底该怎么发?与国外相比,中国国企高管薪酬高不高?天价薪酬到底会伤害谁?这一系列再度为社会热议。
中国国企数量庞大,但如果拿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行使出资人权益管理的中国最大128家国企来举例说明,可能更具说服力。此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领导称:这128家国企高管薪酬定得并不高,平均薪酬也就是60万元人民币左右。去年9月,他透露,2008年央企有1500亿元的年增长利润,1500多位央企副总以上的高管总薪酬每年增长4600万元左右。“这个增长数字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国企的薪酬体系也应该像民企一样也要能留住人才。”
近年来,中国对国企高管薪酬的管理力度不可谓不大。2002年中国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规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2009年9月,国家规定央企高管的年薪上限为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这已经是2004年以来有关央企高管薪酬管理的第五个文件。文件年年出,但薪酬标准却从12倍涨到20倍,平均薪酬更是年年高。2004年至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和47.8万元、55万元,年增长14%左右。
60万年薪到底高不高?
先在国内比。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60万年薪,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35倍,相当于农村居民收入的116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去年最低工资标准是960元。60万年薪,相当于这一数字的625倍。
再与国外比。2009年中国GDP总量33.5万亿元,按13亿人计算,人均GDP是25769元。国企高管的60万年薪相当于人均GDP的23倍。有专家据2008年度数据研究后发现,挪威国有企业高管工资是人均GDP的1.2倍,瑞典是1.6倍,法国是1.9倍,英国是1.4倍,美国是3.4倍,日本相对较高为4.3倍。中国央企高管工资是他们的15倍至31倍。
数字是枯燥无味的,但也最具说服力。无论横比还是竖比,央企高管这60万薪酬,看起来都绝对不是“不算高”。况且,薪酬与实际所得并不划等号,仅职务消费一项就数目不菲。如果企业业绩骄人,倒也是一说,一些央企一边大手大脚花钱,却一边哭穷,向国家伸手要钱。
至于“留住人才”说,听起来也站得住脚。不妨再来一次横比竖比。
与国内民企比,不少央企掌握着国家垄断资源,享受着政府特殊扶持。有些央企看似企业,其实不仅有事业单位性质,甚至还有政府功能。高管也不是职业经理人,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副部级乃至正部级官员。看似职业经理人,做事却不一定“职业”:做好了,企而优则仕;做亏了,国家财政买单,顶多挨板子、换位子。低于60万薪酬,这些国之栋梁就要变身为民营企业家?我看未必。
再看看其他国家对国企高管的管理。瑞典政府禁止国企向高管发奖金,财政大臣发表署名文章说:“毫无疑问,国有企业管理层须把瑞典民众的福祉放在心上。”法国对公用性、垄断性公司高管的工资水平直接参考公务员体系而不考虑市场因素。董事长必须是公务员,由总理任命,执行公务员工资标准。总经理由董事会招聘,工资标准由财政部确定,没有浮动部分,也不实行年薪制。财政部的公务员不能到曾管辖过的国企任职。看到这些信息,经常在全球飞来飞去的中国央企高管们不知会不会有所感触。
国有企业的改革,贯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线,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国企改革为中国经济赢得了活力,也为企业自己赢得了新生。但现在,天价薪酬等“国企新病”愈演愈烈,不仅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声,同时也对国企自身发展带来巨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