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3月2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政府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的挑战,但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他还认为,各大经济体必须要“居安思危”,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但复苏基础还不稳固,仍然存在着再次衰退的可能。
中国料将维持积极财政政策
中国证券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去年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林毅夫:去年中国经济达到8.7%,在全球经济下滑2.2%的状况下,确实是一枝独秀,鹤立鸡群。
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政府非常及时,采取了非常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财政刺激。第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使用上面,可以投资使用的项目非常多。所有这些项目会很快到位。第三,中国国内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之下,国内内需也提升得很快。
展望今年,中国政府还是会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空间还会很大。另外,国内的内需还是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谈到挑战,一方面在于外部因素,国际经济固然有复苏迹象,不过根基还是非常不牢固。另一方面,即使全球经济出现增长,但全球贸易增长仍将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
中美贸易应追求互利共赢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走向复苏所起的作用?
林毅夫:应该是非常有影响的。比如说去年全球经济下滑2.2%,假如去年中国经济增长是零的话,则去年全球经济下滑将是3%。
今年我们估计全球经济增长2.7%,假定中国经济增长是8%,那么在2.7%的增长当中,中国的贡献可以达到差不多30%,如果没有中国的这部分增长,那么全球经济增幅将只有1.9%。
中国证券报:目前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都有所增加,您如何看待这些摩擦?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是否未来会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
林毅夫:我想应该看总体,中美之间的贸易是互利双赢的。因为中国卖到美国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必需品。美国这种产品已经几十年不生产了。对美国来讲,从中国进口是最合算的。
在美国经济还是增长比较慢,就业率比较低这种状况之下,难免中美双方的经济往来当中会有一些摩擦。在去年,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增加非常多。但总的来讲,中美双方领导人都非常清楚,中美贸易互利共赢,这是基本格局。
增长缓慢导致债务危机
中国证券报:日前愈演愈烈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债务问题的担忧,您认为债务问题会导致下一轮全球危机吗?
林毅夫:首先来讲,因为全球经济的增长还是比较慢,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国家的债务就会变成危机。对中国的借鉴,我想还是“居安思危”。中国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有利条件很多,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还是必须要居安思危。
我希望债务危机的情况会好起来。但这要看全球经济的复苏。虽然2008年下半年全球普遍呈现危机的情形不大可能出现,但只要全球经济发展较慢的话,小的危机或是冲击还可能在不同地方出现。
希腊危机也导致欧元受到冲击,短期肯定会有波动。但长期来看,欧元作为全球一个主要货币,欧元经济体作为全球一个主要经济体。这个格局是不会改变的。解决希腊危机,短期是如何避免其发生大的崩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中央银行会有一揽子方案,稳定欧元币值,缩小不利影响,肯定是国际金融机构,包括欧洲央行正在思考的问题。
中国证券报:在希腊出现危机的同时,西班牙、意大利也面临类似的挑战。这些欧洲国家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林毅夫:我还是强调要“居安思危”。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好的时候,觉得债务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普遍预期政府税收会增加,预期投资会有回报;但是当经济发展缓慢,政府税收减少,投资回报没有预期的高,偿债就变成很大的压力,偿不了债就出现了危机。
任何经济都有周期,在经济好的时候,必须居安思危,必须考虑到经济不好的时候,是否承担得起。这些都是各方需要考虑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