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6日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国宏观经济高层论 坛 暨 ‘ 中 国 季 度 宏 观 经 济 模 型(C Q MM)’2010年春季预测发布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0年春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将同 比 增 长9 .1 3 %,C P I增 长2 .25%,并且建议在国际经济形势尚未充分明朗和恢复之前,适度的扩张性政策不宜过急退出。
本报告课题组提出,2009年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仅遏制了经济增长率的过快下滑,而且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重视总量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虽然超额实现了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既有的经济结构却进一步恶化了。
今后数年,中国的经济可能难以继续保持2003至2007年阶段的两位数增长;而实现结构调整,也必须适当地控制增长速度。因此未来数年,将经济增长预期调整到9%左右,可能更为现实,也更为有利。
经济总量方面,报告预测:如果2010年和2011年美国和欧元区温和复苏,2010年央行继续维持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2011年后降低M 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那么,2010年中国可实现9.13%的增速。但是,2011年,G D P增长率将回落到8.51%。
物价方面,报告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于2009年11月由负转正,12月同比上升1.9%,说明通胀预期已经显现。不过根据IM F最新预计,2010、2011年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3%、1.5%,即今明两年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率仍然较低,我国经济不存在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威胁,加之央行对M 2增速的控制以及前期大量投资将逐步形成生产能力,预计2010年我国C PI有望保持在2.25%的水平。
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模拟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采取的一些手段,预测政策效果,并给出相关建议。
首先就是当前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选择问题。
央行2010年1月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后,关于央行是否将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可能出现的通胀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课题组假设央行的收紧力度在2010年一季度进一步加强,让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1 .5个百分点,把2010年M 2的增速控制在17%,并持续至2011年。模拟结果表明,在此外生假定下,G D P增长率将大幅下降,2010年和2011年分别比基准模型下降2.15和1.68个 百 分 点 , 仅 能 维 持6 .9 9 %和7.83%的增速。
投资和消费也将受到影响。按可比价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总额的增长率,2010年和2011年将分别比基准模型下降4和1.52个百分点,为7 .97%和6 .41%。居民消费在2010年和2011年也将分别比基准模型下降1 .56和0 .53个百分点,为3.86%和5.94%。
同时,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的变化滞后于M 2,控制信贷规模对C PI的影响2010年尚不会显现,到2011年,C PI的下降才将开始 显 现 , 预 计 将 比 基 准 预 测 减 少0.29个百分点,为1.63%。
基于以上预测结果,报告建议:现有的扩张性政策不宜过急退出。课题组认为,旨在控制通胀预期而对信贷进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力度不宜过强。
一方面,在外部市场复苏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大幅度调低M 2增速将导致G D P、投资、消费增速在2010年和2011年大幅度下降。在国际经济形势尚未充分明朗和恢复之前,适度的扩张性政策仍是维持8%左右增长率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滞后效应,价格指数的下降将在2011年才开始显现。
第二个政策预测则是增加居民收入对扩大消费的实际效果分析。根据课题组的预测,假设2010年将住户部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4%,根据既有的消费倾向,居民消费可相应提高2.5%。同时,G D P增长率2010年将比基准预测提高0 .89个百分点;2011年则基本维持在基准模型预测的水平。这说明在目前情况下,由于短期内居民行为方式不易改变,即使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其对消费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
课题组对资金流量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如果让2010年保持199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 D P的比重,那么2010年的居民消费会增加5万亿元。其中,35%来自可支配收入的变化,65%来自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
由上述政策模拟及分析可以得出两方面的结论:其一,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尤其是国民收入结构。其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一方面要重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需着力于降低居民的储蓄倾向。这就需要从导致居民强制储蓄的体制因素上做文章,切实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上的沉重负担。 (记者 方烨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