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达沃斯论坛吸引力何在

时间:2010-01-27 14:47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一年一度的达沃斯论坛召开之际,《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大卫-伊格纳修斯(DavidIgnatius)1月25日从现场发回报道,介绍达沃斯论坛的创办由来、促进全球化发展的使命、39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讯息,探讨在全球化已日益普遍的今天,达沃斯论坛是否仍具吸引力。以下为文章摘译:

  近年来,“达沃斯论坛”已成为一个品牌,但它究竟代表什么?我此刻正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WEF)现场,这已是我第九次参与该会议,但我仍然在试图了解它的吸引力所在。现代社会节奏如此紧张,几乎没人做什么事超过一两次,为什么全球领袖、总裁和媒体代表要年复一年地出席会议?

  全球化——达沃斯论坛的使命

  对于同样对达沃斯论坛感到好奇或困惑的人们,这里有一些入门提示:

  达沃斯论坛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神奇过程的象征。它是推动全球贸易成为可能的企业和技术的庆典;它是推动发展全球体系的商业和政治精英的“聚会”;它是新加入者如达沃斯论坛召开39年以来已成为世界经济发电站的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加盟典礼”。

  与世界经济论坛相联系的是那些实现着世界经济新愿景的人们。在政治领袖中,达沃斯代表包括比尔-克林顿(BillClinton)和托尼-布莱尔(TonyBlair)以及约旦国王阿卜杜拉(KingAbdullah)和王后拉尼娅(QueenRania)。在商界领袖中,达沃斯的首席代表是比尔-盖茨(BillGates),他如今作为全球慈善家甚至比担任微软总裁时更具代表性。商界的全明星阵容还包括思科总裁约翰-钱伯斯(JohnChambers)和土耳其裔可口可乐总裁穆赫塔尔-肯特(MuhtarKent),其中思科网络本身就是达沃斯世界的形象展示。娱乐界代表包括美国U2乐队主唱波诺(Bono)和安吉利娜-朱莉(AngelinaJolie)。新闻界代表包括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汤姆-弗里德曼(TomFriendman)和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Zakaria),前者每年与盖茨展开“年度对话”。

  达沃斯论坛有着一系列目标(除了众人皆知但很少提到的盈利目的以外)。该论坛有18项“使命”,涉及气候变化、水资源和人类福利。今年的与会者都确信达沃斯论坛将致力于减少其碳排放量,坦白地讲这一点似乎有些令人怀疑,因为事实上每个与会者几乎都乘坐私人喷气式飞机往返。

  为确保与会者之间良好的沟通,论坛还设有16个“社区”,如“公众企业家”“思想领袖”“技术先驱”以及“国际媒体委员会”,以将不同的群体更好地组织起来(请不要将国际媒体委员会与思想领袖搞混)。论坛甚至还专门设有一个所谓的达沃斯“开放论坛”来应对反全球化运动,使得全球化的批评者可以在几公里以外公开发表谴责。为防止场面脱离控制,这个田园小镇现在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瑞士防暴警察。

  达沃斯掌门人克劳斯-施瓦布

  达沃斯论坛掌门人毫无疑问是于1971年创办这项盛事的克劳斯-施瓦布(KlausSchwab)。他因曾在日内瓦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而常被称为“施瓦布教授”。据说他当年创办达沃斯论坛是为了将欧洲企业介绍到美国。当时美国还刚开始形成其全球霸主地位,欧洲则仍处于二战后的恢复期,而今天亚洲的巨头们当时还比较穷困。达沃斯论坛的第一个正式名称实际上是“欧洲管理论坛”,并于1987年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那时施瓦布已经觉察到了全球化的第一线曙光。

  毫无疑问,施瓦布是一位经营公共关系的天才。他将一座安静的瑞士滑雪小镇变成了一个沟通枢纽。他精于洞察和开拓时局。2001年911事件后,施瓦布聪明地将下届会议地点定在了纽约;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新贵们寻找关系时,施瓦布让达沃斯论坛成为接口;在印度和中国开始崛起时,他为这些新加入者组织了特别会议、演讲和庆祝活动;他知道财富的新源头,并授权世界经济论坛在约旦、埃及、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召开小型会议。2007以来施瓦布每年在中国专门召开“新领军者年会”。

  达沃斯论坛高尚(有时过于严肃)的使命在每年施瓦布命名的论坛名称中得以体现。2006年,会议名称是“创新——势在必行”,2007年“变化中的力量格局”,2008年“合作创新的力量”,去年,世界经济依旧处于崩溃边缘,会议名称是“重塑危机后的世界”。达沃斯论坛吸引力所在

  我猜想吸引人们与会的一个原因是这里的阳光普照。人们希望被鼓舞、被激励,并再次作为世界权利网络的成员被认可。即使在全球经济乌云笼罩的日子里,达沃斯论坛依然鼓励大家期待“阳光”,正如英国天气预报员在阴天常说的那样。要开达沃斯论坛的玩笑很容易:它的“全球化”的目标既大而空泛,又已近乎实现,正如施瓦布熟知的那样。但平心而论,我希望其它全球机构也能学习世界经济论坛的与时俱进。施瓦布在CEO们开始打造沟通网络之前就已发现它的力量,他比任何一位金融或外交部长都更清楚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进程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带动作用。

  对于记者,达沃斯论坛是一场不可抗拒的饕餮盛宴,就像商务酒店的自助早餐,可以享用麦片、炒蛋和华夫饼。但在很多方面,达沃斯论坛所代表的精神已普遍化,其连接全球政治、经济的思想,现已成为基本的生活方式。你不需要来瑞士,只要打开iPhone或笔记本,就能畅游这个达沃斯论坛所代表并致力于构建的世界。

  所以人们为什么非要亲自与会呢?这里温度很低,只能呆在室内,酒店也不是很舒适。我想正如对待全球化的神奇过程一样,人们需要去碰触、去感觉,与同伴站在一起排队等咖啡或排队等洗手间。如今人们生活在“联网”的世界里,需要相信有实实在在的人在控制一切。这是一个数字帝国,由有血有肉的凯撒大帝和尼禄皇帝们统治着。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并不仅仅是一个“漂浮的小岛”,正如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形容他的虚构世界那样,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存在于每年一月的冰天雪地中。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