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沪深股市引发新年首波剧烈震荡,深成指跌2.73%,沪指跌3.09%,沪深300大盘跌3.22%。此前,受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业务获国务院批准的消息刺激,沪深股市在周二终见新年第一缕阳光。谁也没有想到,周三的股市突遭暴风雨袭击。
直接导火索显然是周二晚间央行突然宣布“从下周一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昨天金融板块平均跌幅超过5个百分点,充当杀跌领头羊就系直接证据。
业界对央行此举颇有微词,有人甚至将此举视为央行搞了一次“夜间射击”。其实,只要对货币政策走势有点感觉,就不难发现,“夜间射击”说其实很难成立。
本月6日央行工作会议上,央行就明确提出:“要管理好通胀预期,把握好信贷节奏,防止季度之间、月度之间信贷的异常波动。”这段话句句有内涵,可谓向业界和民间释放了微调信号,对商业银行开年后的“放贷比拼”也是一种温和警示。紧接着,7日央行就宣布3个月期限的央票利率上调4个基点。这可以称之为央行的微调“第一枪”。随后,眼看货币市场“反应冷淡”,央行于数天后再开“第二枪”,宣布上调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8.29个基点。受此影响,本周一股市未能出现人所共盼的集体上攻,但机构和散户按捺不住的冲动终在本周二集体爆发。而就在股市全线上扬的同一天,另一条消息也甚为抢眼——新年第一周,商业银行放贷规模突破6000亿——要知道,6日央行工作会议锁定的全年信贷规模不过是7.5万亿。接下来,仅仅相隔一夜间,央行上调存款类准备金率的“第三枪”便已打响。
去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上周的财政工作会议以及央行工作会议,都反复保证今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联系到央行一周之内连开“三枪”收紧流动性,一些业界人士开始担心,央行是否说话不算话,甚至于宏观调控政策将出现转向?种种疑虑在市场迅即放大,对此,还须以理性的眼光作出合理的分析:
首先,宏调政策体现中央“政治意志”,不是央行可以随便更改的。其次,央行此举非但没有出尔反尔,恰恰是贯彻宏调政策的前瞻性有为之举。所谓“前瞻性”,在去年年底就已基本锁定——“管理通胀预期”。最后,中央政府新年以来连续打出调控房价组合拳,适度收紧银根,可直接调控抑制更多的资金流向楼市,收缩投机性购房的放贷规模。鉴于以上三条判断,应该可以看出,经过反复的调控实践,央行使用货币调控工具的技能正在日益娴熟。
理性解读央行“三枪”的用意,便无须对政策走向产生过度的敏感和疑虑。类似的事例也提醒着人们,身处市场社会,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越来越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细微变化,每个人都必须尽可能地学习金融常识,争取成为越来越成熟的“市场人”。只有这样,对政策的理解才会从敏感递进到敏锐,投资理财才会更加自信并多有收获。 (鲁宁 上海 资深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