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税酝酿多年,在2010年刚刚到来之时,成了13亿人关注的焦点。
有媒体大篇幅报道,分析务求穷尽,但这一做法,多为传递“房价将跌”这一判断。居者有其屋,是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时下房价飞涨,又让国人忿忿不平。所以,在如是心态下,开征物业税的作用被过度放大。
在笔者看来,开征物业税势在必行,但目前还应再缓一缓。
物业税这一概念舶自香港,在许多国家这一税种被称为“不动产税”。开征该税,其本质是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稳定,调剂社会公平———有房子的相对收入较高,没房子的不被课税。但在中国,物业税的本质功能被弱化了,反而给了民众以“拉低房价”的印象。
何以如此呢?中国物业税酝酿之始,恰逢房地产膨胀期,一些专家开始研究物业税的课题。这就像推销化妆品———总要应顾客之需,毕力突出一点,譬如亲水性好,譬如强力缓解黑眼圈。在“推销”物业税时,专家也重点强调了其市场调剂功能,甚至测算出了开征后房价降低的幅度———这是民众的兴奋点所在。
开征物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拉低房价,但幅度有多大、影响有多深、时限有多长?
房地产价格最终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前中国正面临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其城市化水平还仅仅相当于100年前的美国。快速城市化,将诞生天量的刚性需求。长期来看,可开发土地越来越少,产品供给越来越少,价格走高不容回避。
即便开征物业税,也只在短期内加剧了持有人的负担。随着GDP持续走高、民众收入增加,短期内的“阵痛”似乎不足为虑。
而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当下开征更是不可行。众所周知,目前地方经济很大程度依赖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增值税等财政收入的增加。开征物业税,势必要合并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增值税等,且将征收方式由一次性收取变为年年收取。
从总量来看,政府财政收入不会减少,但却由“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按揭”。原来一年可收取70亿元的税,可用来修建70亿元的路,却因为开征物业税,变成了一年收取1亿元,要修一条70亿元的路,需要积攒70年!
目前在中国拥有城市房产的,不是中产阶级,也是朝中产阶级迈进的人群。正如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太事务资深主任李侃如所说,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中产阶级的多寡,“当今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中国的国内变化更重要的事情了。这些变化将决定中国的未来,这些变化之一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那么,一旦物业税开征,在一定时间内将严重影响中产阶级的收入,影响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中国也的确存在房价畸高的现象,调控房价有多种方式,譬如增加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千方百计提高人民收入等,不见得非要倚仗于物业税的开征。 (周季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