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灾难能否让人们清醒

时间:2009-12-18 10: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12月13日发表专栏文章,综合分析了导致美国联邦金融体系混乱并最终酿成经济危机的历史原因,强调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并称如果不从以往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美国经济必然在未来重蹈覆辙。以下为文章摘译:

  在最初开始为《泰晤士报》撰写文章的时候,我对许多事情的看法都很天真,而其中最大的错误想法就是认为即使是那些有权势、有影响力的人也会被证据打动,在事实证明他们的信念是错误的时候,相信他们会改变自己的观点。

  坦诚地讲,这样的事有时是会发生的。在“格林斯潘学说”流行之前,我一直给予了艾伦-格林斯潘强烈的批评,但我仍对这位前美联储主席十分敬重,他已经承认其“金融市场具有自我监管能力”的观点是错误的。

  但他只是具有这种勇气的个例,上周五众议院的投票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当我们对失去控制的金融体系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事件还记忆犹新、由衰退引发的失业率仍高涨不下引人关注的时候,全体共和党议员及27名民主党议员投票反对对华尔街的过激行为进行适度控制。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国金融业是如何走到了目前的混乱局面:

  随着对银行体系实施严格监管,美国经济摆脱了大萧条。监管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二战后几乎40年的时间里,美国都免于经济危机威胁。然而,随着大萧条带给人们的惨痛记忆渐渐远去,银行业开始抱怨他们遭受的严格监管,同时一些政治家受自由市场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倾向于满足银行的意愿。

  对严格监管首次进行调整发生在罗纳德-里根政府时期,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一场灾难,就是众所周知的上世纪80年代的储蓄信贷危机。最终,纳税人付出了超过GDP2%、差不多相当于如今3000亿美元的代价结束了那场危机。

  然而,那些拥护放松监管的人仍然毫不畏惧。本次经济危机爆发前的10年间,两党政治家均认为对银行实施监管的新政只不过是毫无意义的繁文缛节。2003年,最高银行监管机构大举修改监管规章文件。

  至此,银行业彻底获得了解放,一方面摆脱了传统监管条例的束缚,另一方面那些本就不相信监管力量的人对银行业彻底放手,这从银行大幅放宽贷款标准便可以看出来。结果带来了信贷的空前繁荣,创造了令人震惊的房地产泡沫。随后美国便经历了自大萧条时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十分讽刺的是,危机发生后,政府需要付出相比一开始避免危机时更大、更广泛的努力实施干预来帮助美国渡过困难时期。例如对受困企业实施救助,美联储大规模地向私营部门提供借贷等等。

  鉴于这段历史,人们可能认为曾经的灾难一定会促使决策者一致赞成重建更具效率的金融监管体制,以避免历史重演。遗憾的是,大家可能错了。

  与保守派人士谈论经济危机,你便会进入一个怪异的宇宙。你会发现引起这场经济危机的是政府官僚主义者而非贪婪的银行家。在这个怪异的世界中,正是那些由政府赞助的借贷机构触发了经济危机,那些小规模的放贷机构却承载了绝大部分的次级抵押贷款。在这个世界中,监管机构竟会强迫银行向那些不具备资格认证的借款人提供贷款。甚至前25家次级抵押贷款机构中,只有一家受制于相关的监管规定。

  而这些保守派人士还忽视了商业房地产领域遭遇的灾难。在他们的世界中,仅有的不良贷款只是指那些贫穷人民和少数群体成员带来的,因为那些购物中心或者办公楼开发商的不良贷款不符合他们对事件的叙述。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叙述的流行反映出了厄普顿-辛克莱阐述的法则,即如果一个人正是依靠他对某事物的不了解而获得薪水,那么想去让这个人了解这一事物将是非常困难的。如民主党所述,在众议院对银行业改革提案进行投票的三天前,共和党领导人与超过100名金融业的游说议员会面协调战略。此外,这种叙述的流行也反映出了现代共和党面对破产的思想,这种思想并不会让银行直面美国经济现实。

  所以,金融体制改革将取决于民主人士。具体点说,既然众议院通过了改革议案,那么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参议院温和派的民主人士。他们会从美国经济遭遇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参透金融改革的意义吗?

  我们只能但愿如此。但目前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近来的经济危机并没有让政治家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将来我们将会被迫重蹈覆辙。

编辑:杨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