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总经理薛荣年:进一步提高创业板透明度
平安证券总经理薛荣年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的上市门槛不要太低。应进一步提高创业板的透明度,把发审委委员们的审核意见向社会公布。
他表示,推出创业板,不仅要给创业企业提供一个融资和发展的平台,更多的要起到政策引导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尤其是大量私募资金投入到创业企业中去。他介绍,目前平安证券储备了100多家上市资源,估计整个市场上至少有1000多家企业等待上市。
“如果门槛低,风险就大,保荐责任又加大了,而收费又低,大家就没有积极性了。” 薛荣年说,创业板的门槛不能太低,否则保荐机构的积极性可能不高。他表示,券商自己能把握好,哪些企业能上中小板,哪些企业该上创业板,应该给券商更多的主动权。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吸引优秀保荐机构参与创业板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陈军认为,保荐办法和发审委办法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上市公司质量极大提高,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责任意识和执业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在现有成熟制度框架下,根据创业板特点对两个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符合创业板设立的初衷和创业企业的特点,有利于推动创业企业和创业板的发展。
此外,他建议监管机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给予更大的宽容度。同时,应该通过制度设计吸引更多优秀保荐机构参与创业板。优秀保荐机构参与可能成为影响创业板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保荐机构是从源头上把关的第一道关口,保荐机构的水平和判断能力决定了准入企业的基准。另外,上市之后,保荐机构应该有专门的制度和措施保证持续督导的到位。对于创业板企业,券商投入的成本不亚于中小板甚至大盘股,但小项目存在低收入、高风险的问题。他表示,自己较为担心由于拿不到大项目和中小板项目,一些保荐机构争夺创业板项目开打价格战,这会导致优秀保荐机构无法保证成本,不愿意参与创业板,使创业板发展受到影响。
他还建议,第一批挂牌企业应该有行业、规模、业绩和成长性等方面差异化的结构性安排,避免给市场误导,以为创业板上市的都是精品。
大成律师所合伙人丘远良:引入懂技术又懂商业专家
“创业板需要的专家不是科学理论人员而是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专家,专家要能判断创新技术有没有商业价值。”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丘远良21日表示,理论专家不等于技术专家,有的公司虽然是高科技公司,但却没有商业价值,因此,行业专家要能判断高新技术有没有商业价值。
他说,由于发审委中的专家名额有限,那么行业技术专家可以和咨询委员相结合。主要的大的领域专家进入发审委,而细分领域的专家可以成为咨询专家委员会的成员。
招商证券总裁助理孙议政:创业板应开成“百货店”
“主板是精品店,创业板应开成百货店。”对于筹备之中的创业板,招商证券总裁助理孙议政表示,发审委委员将来审核创业板企业时,不应着力于做出实质性判断,而是针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做出是否准确完整的形式审核。
孙议政表示,事实上,我国的主板市场就是一个“精品店”,由相关法规和发审委来选择精品企业。要求所有企业上市时都必须是精品,有很好的盈利能力,未来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这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像新浪、搜狐这样的企业,在没有证明自己是精品之前无法上市;二是主要是上市的公司,投资者就会认为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