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纵深分析:承接转移 “安居”方能扎下根
时间:2009-02-10 11:08 来源:J--经济日报
选择产业转移承接地,企业首先考虑的是什么?
几乎每一家被问到的企业都会提及投资环境,转移前都要到目的地反复考察,综合衡量投资环境,适合企业发展才会决定投资。
按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各地的投资环境已经得到优化,接受一般产业转移不成问题。其实不然,不同的企业,对投资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比如机械制造企业首先要求土地、电力、交通运输等能够得到保障,以争取成本优势;科技型企业首先要求有人才基础,以争取更强企业竞争力;生产消费品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承接地的区位,以争取好的市场布局……
不过,不管哪一类企业都会考虑两个基本因素:政府部门的服务软环境和承接地城市的综合环境。前者决定了企业能不能“安居”下来,后者则决定了企业的人才能不能“安居”下来。
“承接地承接产业转移之后,必须让企业扎下根来,否则就可能发生第二次、第三次转移。”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中心主任郁鸿胜说,让企业扎根的关键,就是承接地要建立一套吸引人才、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这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公平是最好的环境
捷敏电子是一家对合肥发展微电子产业意义重大的高科技企业,但引进这家企业,却是“无心插柳”。
“我第一次到合肥,在酒店看到合肥的介绍,无意中发现这里居然有这么丰富的科教资源,一下子感觉就应该是这里了。”捷敏电子副总裁彭安说,在此之前,他转移的目标是西部地区,曾经有一个城市,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去了18次,而从第一次来合肥到最终决定投资合肥,前后不过2个月时间。
这家从事半导体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业务的高科技企业1991年进入上海,从2003年开始,彭安就开始到中西部地区考察,寻找适合建立生产基地的城市,因为“公司要扩展,上海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必然要考虑产业转移”。
“我们做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合肥职教基地每年可提供6000名学习电子工业的毕业生。”彭安说,虽然合肥最初吸引他的是丰富的科教资源,但来了之后,合肥独特的投资环境让他更加安心地扎下根来。
“之前老选不下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合作伙伴谈不好。”彭安说,为了解决企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他们每进入一个地方都会找一家当地同行企业合作,一来有一定基础,投产比较快;二来当地企业办事“熟门熟路”比较方便。
不过在合肥,捷敏电子并没有寻找合作伙伴。“我们发觉没有这个必要了。”彭安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项目代建制”解决了一切问题,“一般需要花两年时间建设的世界级净化车间,不到1年时间就盖好了,让我们见识了合肥的效率。”
彭安考虑的问题,也正是很多企业转移到承接地最担心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大项目引进之后,往往能够特事特办,一路绿灯。显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享受如此待遇,这让很多中小企业在转移面前显得有些犹豫。
这样的情况在发达地区同样存在,但效果却截然不同。浙江省绍兴市经委2008年对206家有市外投资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150多家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反映在外地更受重视。
“如果说大企业市外投资是出于扩张的内在需求,那么中小企业大举外出投资,而且在市外发展得有声有色,有些规模比绍兴还大,就值得我们深思。”绍兴市经委副主任商城飞说,绍兴的中小企业到了外地投资,可能就成了当地的“大企业”,非常受重视。这种“待遇”上的反差,让一些中小企业选择投资外地。
“成熟的投资者更看重一个地方固化下来的制度、政策和氛围。”彭安说,捷敏总部的投资者过来考察,甚至不要求和市领导见面,“靠认识市长才能解决问题,只能说明投资环境有问题。”
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公平才是最好最根本的投资环境,合肥正想方设法把地方的长期利益与企业的成长目标捆绑在一起,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良性空间,最终实现双赢。
“细节”里的吸引力
企业愿不愿意扎下根来,其实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有些地方产业转移不过去,主要是因为留不住人才。”郁鸿胜说,留不住人才,就不会有产业赖以转移的科技等资源,也就吸引不了企业扎根。
日立建机是第一家把中国总部设在合肥的全球500强企业,这无疑是对合肥投资环境的积极认可。不过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在很多细节方面,合肥还有待提升。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先锋举了一个例子:10年前,某地招商局长前来招商的时候,把当地开了多少家麦当劳、肯德基作为一条重要的优势来说,因为当时的合肥刚刚开了第一家麦当劳。
一个开放的城市,在汇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同时,也就交融了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消费文化,从而形成独特多元的城市文化,不仅在城市配套服务上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且城市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让初来者有亲切感。对外来投资者来说,这就是“细节”的吸引力。
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坦陈,和发达地区相比,合肥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在配套服务上存在很大差距,“举两个小例子就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外国人来合肥,孩子上学没有真正优秀的双语国际学校;到医院看病,找不到会说外语的医生。”在他看来,这些细节恰恰是合肥提高城市竞争力、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的关键。
的确,细节往往能反映城市的大环境。在信息和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各地的招商环境在“包装”上趋同性越来越强,而这些角落里活生生的“细节”,正是投资者借以感受各地差异的凭据。一些有心的地方政府,总是能够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去改善这些“细节”,从“细节”出发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编辑: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