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铁里的检票系统到社区里的监控系统,从金融信息化平台到物流信息化平台,从工业设计到电子商务,作为向一、二、三产业提供中间服务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持我国工业生产过程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到“十二五”末,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15.8万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将占到全部服务业的55%,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在一些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甚至呈现出高于工业和服务业增长速度的发展态势。
这是一组来自上海市的数据,“十一五”时期,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15%,2010年重点生产性服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105.9亿元,同比增长23.8%,到2015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有望比2010年翻一番,成为全国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要进一步明确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软件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行业载体发展迅速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获得较大提升。2010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364亿元,产业规模比2000年扩大22倍,年均增长率约为36%,在全球所占份额由不足5%上升到15%。
工业设计行业发展较快,一批制造业知名企业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工业设计,取得明显成效。海尔、联想等一批知名企业通过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实现了品牌拓展。设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服务内容向品牌战略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延伸。据统计,目前,我国初具规模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有1200余家,上千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或相关专业,每年培养设计人才30多万人。
新技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以物流行业为例,信息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全国近600个已建和在建的物流园区都部署了物流信息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采用条码和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企业比例达到10%以上。
此外,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通信服务企业在拓展生产服务领域上做了积极努力和探索。通信业服务的行业应用种类不断增加,涉及视频监控、农产品溯源等多个领域,开发了全球眼、警务通、农情调度等多种服务产品。目前,已为超过百万家企业提供了相关信息服务产品,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提升服务用户、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及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