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将这些央企“组团”进疆,看作是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开端,是结合了经济、政治、国防安全、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有利于加速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构建新疆现代产业体系。
121家中央企业、近90个签约项目、超过7000亿元投资额……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勾画出产业援疆的新蓝图。
8月20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带领下,中石油、中石化、国电、国家电力网等121家央企齐聚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并与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上述大单。
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些央企“组团”进疆,是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开端,是结合了经济、政治、国防安全、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有利于加速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和构建新疆现代产业体系。但在产业对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央企排头兵
央企团队大规模进驻一个区域不能扩大化,否则会造成非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表示,中央驻疆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去年底,在疆44户央企参与新疆石油石化、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的投资开发,资产总额达到5739亿元。目前,央企对新疆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超过70%,在新疆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顶梁柱”作用。
在此次会议上,央企和自治区、兵团相关部门和企业签约近90个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到了7000多亿元,这些项目都将在2012年之前开工。“十二五”期间,央企在新疆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新疆幅员辽阔,拥有能源、矿产、农产品等丰富资源,但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帮助其发展经济、加大投资是有利于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然而,由于新疆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还不完善,对企业的吸引力并不大,所以央企应当成为推进产业援疆的排头兵。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表示,进疆央企要围绕把新疆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三个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领新疆产业发展。
“央企进驻新疆身肩重任,开发范围集中在能源、矿产等牵涉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资源类行业。要注意的是,这种央企团队大规模进驻一个区域应该是新疆独特的现象,是个案,不能扩大化,否则会造成一个非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不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区域专家徐长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
环保是前提
所有积极效果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企业大规模产业援疆,对于新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无疑是好事,但所有积极效果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因为企业的逐利本性必然导致破坏,新疆虽然资源丰富,但其环境承载力极其脆弱,一旦环境平衡被打破,将产生反作用。”徐长乐表示。
对于这点,张春贤也在会上一再强调,援疆企业应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产业援疆工作。
宋颂兴补充表示,签署项目,开发新疆只是个开端,以后必须要把重点放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民生工程上。“央企进驻只是先行者,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进驻,并做好引导工作。”
产业迎机遇
未来重点支持能源、旅游、钢铁、新型农业和循环经济发展。
事实上,除了央企以外,各省市正在积极进行产业援疆工作。比如,江苏省于8月4日举行的对口支援新疆产业合作“百企千亿”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11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到1264亿元;福建省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共引进产业对接项目20项,签约金额47.56亿元,其中合同金额33.96亿元,协议金额13.6亿元,已实际到资8.65亿元,项目履约率为100%;2011年广东省东莞市产业引导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援建资金就达1.1亿元,到2015年产业援建资金累计将超过7亿元。
按照此前新疆建材行业工作会议上传出的消息,2011年-2020年,中央对新疆的财政支持资金总量预计可达2.12万亿元。而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新疆项目建设将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势头,其中在水利方面的建设投资规模计划为1310.88亿元;在交通建设方面为1500亿元至2000亿元。
业内人士预计,“十二五”期间,新疆以及其相关产业将迎来全新的机遇。对于新机遇,此前华泰联合证券有分析认为,预期新疆区域的经济政策将集中在改善民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兵团的支持、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未来将重点支持能源、旅游、钢铁、新型农业和循环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