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9日电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今天正式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在发布会上介绍,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达46.6%。
据介绍,今年的《城市蓝皮书》以中国城市发展“十一五”与“十二五”展望为主题,以城市发展战略转型作为主线。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到46.6%,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2亿,净增1.6亿人。城镇县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2.2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3.63万平方公里,八年的时间增加了62%。截至2008年末,我国共有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22座,城市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当年全国GDP的62.7%。
武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都堪称是史无前例。
武寅介绍,我国的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暴露出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有:
第一,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增强。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中国目前的资源消耗已经超过自身生态资源所能提供两倍以上,占全球承受力的15%。
第二,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发尖锐。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酸雨污染,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相当一部分城市的环境容量处于严重的超负荷状态;
第三,发展效率低下,城市综合竞争能力问题。以出口贸易为例,目前出口贸易当中50%为加工贸易,在发达国家通过控制技术和品牌掌握产品的主导权并获取高利润同时,我国大部分加工企业依靠大批量生产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并因此承担起高昂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低效率的发展直接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制约了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了提高。
第四,发展失衡,区域间城市内部不协调的现象严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间城市发展不协调。二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三是城市内部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分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武寅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当中,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过去那种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放“三废”,缺少生态空间基础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需要在加快发展中实现转型,另一方面又需要在加速转型当中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层次,实现转型和发展的有机融合。因此,如何从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发展动力、体制机制等等方面促进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全面转型,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广大城市工作者和城市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