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或禁借IPO囤地 开发商:不让买地拿钱干什么

时间:2009-08-10 15:1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对于那些苦等近两年、想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中国建筑(601668.SH)的首发成功,似乎让他们看到了未来拿钱“囤地”的“美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4日,包括南国置业、中信地产、宝龙集团在内的30余家房地产企业正在进行A股或H股的上市计划。已经进入A股申报程序的有4家,1家已经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

  “从目前募集的额度看,如果这30余家房地产企业首发成功,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安居地产副总经理万国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些有意愿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中,有多数企业都表示IPO成功后将扩大各自企业的土地储备。

  8月4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监管层对于一些优质的房地产企业通过IPO募集资金进行企业的发展是表示支持的。

  “但如果用这些钱继续囤地则将被禁止。”该人士称,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是非上市公司,一些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也公开表示要将“囤地”进行到底。

  据他了解,监管层对于发生在近期的“天价地王”事件非常关注,并认为这将对楼市和股市产生负面影响。

  同日,万科(万科A,000002.SZ)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已经对今年的新开工计划做出调整,全年新开工面积由年初计划的403万平方米增加到585万平方米,提高45.2%。“这只是公开宣布将加大房地产投资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上述知情人士称。

  7月29日,随着中国建筑和北京金隅分别登陆A股和H股市场开始,中国房地产企业的IPO进程正式开启。随后,市场出现了这样的担心“情绪”:超过千亿的资金如果让房地产企业用来买地,房价会怎么走?如果进入股市,股民怎么办?

  “这背后是监管层和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博弈。”上述知情人士称。

  房企“上市潮”

  “从6月份A股重启IPO到现在,境内房地产企业以前的盈利模式又开始重现。”安华证券房地产分析师许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既可以从银行拿到贷款,又可以从资本市场筹得巨额资金,而房地产商必然将会把资金投入“囤地”上。

  据了解,中国建筑作为一年多来首只登陆A股的建筑地产股,受到了市场资金的热捧。中国建筑拟发行120亿股,IPO募投项目资金规模为426亿元;而最后冻结资金高达1.85万亿元人民币。

  许东表示,最近有上市意向并排队等待A股IPO的房地产企业,其中不乏富力地产、恒大地产这样的实力派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好转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恢复,恒大地产将重启IPO计划。”近日,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表示。

  2008年3月,恒大地产到香港进行全球路演并公开招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恒大地产在当时陷入了无人认购的尴尬,被迫宣布暂停IPO。

  据了解,恒大地产目前的土地储备是4600万平方米,争取到今年年底实现土地储备5000万平方米左右。

编辑:邵磌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