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9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明天召开第三次正式会议,并首度进行分组讨论。据了解,当局将向委员分析近年数据,首次锁定两个组群,为主力提供住屋协助,分别将“25岁至39岁的家庭组群”定为最具备首次置业需要,以及“35岁以上的公屋申请单身人士”,因向上流动的机会较低,希望可以优化单身人士计分制,协助他们“上楼”。
为了让讨论更为具体和集中,长策会明天召开第三次正式会议时将分为两组,分别讨论房屋需求评估模式和《公屋轮候册》数字,由委员自行决定加入其中一组;两组各自的讨论结果后,将于下月中的第四次会议上,再由所有委员讨论及总结。
据悉,房署向委员会提供了最新统计数据,指在2003至2009年期间,约有7至8成首次置业人士,年纪是在39岁或以下,当局再据统计处提供的资料,从而推算年龄介乎25岁至39岁人士最有机会成为首次置业人士,并分为“非业主住户”和“单身人士”两个组群再进行分析。
据当局分析所得,以家庭作单位、年龄介乎25岁至39岁人士的“非业主住户”,现时入息中位数为2.14万元,收入跟整体人口的2.05万元相若,但在目前的楼价,供楼却甚为吃力,故被定为最具备首次置业需要,要主力提供协助。
至于处于同一年龄层的单身人士,尽管也有抱怨近年楼价升得太快,甚至影响了结婚部署,但由于该组群人士之中,大部分也拥有大学学位,入息中位数达到1.2万元,当局认为该组群的经济条件是优于其它组群,向上流动的机会亦较高,在协助解决住屋需要时,该组群需要排在最后位置。
对于社会有声音要求重新推出置业贷款,当局向委员会指出,目前土地及房屋供应有限,担心推出置贷会进一步推高楼价,也要审慎考虑对物业市场带来的影响。当局又忧虑,向一批未能向银行成功申请楼宇按揭的人士提供置业贷款,可能增加拖欠供款的风险,并引述数据指,政府过去推出置业贷款时,曾经承担4.9亿元的坏帐。
此外,35岁以上的单身人士公屋申请者,是另一批当局计划致力协助的人士。当局根据截至去年3月的数据,首次披露在8.7万人的单身人士申请之中,6成5是在35岁或以下,当中3成4在申请公屋时仍然是学生,4成7具备专上教育程度人士,相反35岁以上的申请者之中,只有7%具备专上教育或以上程度。
当局从而推理,35岁的单身人士申请者,日后可以向上流动的机会是较低,较需要协助提供住所,希望长策会协助优化现时采用的单身人士计分制,帮助该组群人士,然后再供房委会考虑。
“蜗居部落”核心成员袁志光表示,当局在考虑置助置业对象时,若只集中协助家庭,是未能配合社会需要,“时代转变了,很多单身男仔现在若是没有楼,根本难以娶到老婆,永远也不能成立家庭,得到政府的协助。”他又指,现时月入过万的年轻单身人士颇多,不少的居住环境也不理想,当局不应只集中协助35岁的单身人士“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