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头餐饮业"农餐对接" 采购量增近六成

时间:2011-11-28 10:17   来源:北京日报

  昨天(27日),全聚德、呷哺呷哺、湘鄂情等10家大型餐饮连锁企业与1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2012年“农餐对接”合作协议。北京市商务、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大型餐饮连锁企业与郊区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构建“餐饮企业+基地”模式。今年前10个月,呷哺呷哺、嘉和一品等10家龙头餐饮企业从合作基地直接购进蔬菜、肉类、粮食、水果等57677吨,同比增长近60%。其中,在北京京郊农业生产基地的进货量占80%以上。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李薇薇表示,“农餐对接”采购渠道稳定,保障餐饮企业原材料安全,降低成本,同时也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菜地到餐桌全程监控

  晚上7时刚过,一辆厢式运输车开进呷哺呷哺配送中心大院。两位质检员从车上随意挑出几箱菜,开始查外观。质检员小李拿起一个冬瓜转着圈摸:“瓜菜要求个头儿匀溜,外观要平整,不平的削不干净皮。”

  按照规定,质检员先抽查10%的产品,叶菜要看长短是不是一致,比如菠菜长度要在25厘米至30厘米之间,再看叶子有没有黄边、虫眼,如果不合格就扩大再抽查10%。

  质检员小徐拿起两棵大白菜,各揪下一片菜叶,又拿起两根白萝卜,切下1元硬币大小,全部都放入塑料袋封好,拿到实验室检测农药残留。

  品质管理部经理王昱将采集好的蔬菜样本放到烧杯里,滴入试剂……若干步骤完成后,放到检测仪器上。等待结果的时候,她向记者介绍,只要检出农残超标,整批菜全退。半小时后,反应仪指示出实验结果,从色差上看,这批样本全部合格。

  “我们采用‘三三制’模式监控原材料的品质,从种子到端上桌的菜,全程质量监控。”呷哺呷哺采购总监槐涛介绍,“三关”,产地关、收货加工关、店铺现场操作关;“三跟踪”,产品源头跟踪、物流时间跟踪、产品转移交接跟踪。基地按照品质要求种菜,使用统一的农药、化肥,棚内有视频监控,温度、湿度电脑监控,信息实时传到办公室。采购、品质管理人员每隔一两周就去基地巡查。种植过程中,基地还要不断自检农药残留。

  湘鄂情投资1亿多元建立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群体性就餐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严把安全关;眉州东坡、大董等连锁餐饮企业也都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李薇薇表示,“十二五”时期餐饮业的重点工作任务,就是要“鼓励餐饮业建设规模化原辅材料和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加快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到“十二五”末,连锁餐饮企业配送率要达到80%以上,培育20家跨区域、全国性餐饮连锁示范企业,创建10家以上安全消费“全A连锁餐饮企业”。“农餐对接”符合这个要求,餐饮企业提出质量要求,对种植监控和管理,给予合作社技术指导,提供统一的种子、农药、化肥等,从而保证菜品原材料安全,为食品安全竖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菜价稳定成本降两成

  “餐饮企业从基地直接进货,双方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后,减少了农产品进交易市场的费用。”李薇薇表示,“农餐对接”缓解了供求矛盾,形成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这是餐饮业创新营销方式的有益探索。

  餐饮企业先到基地考察,根据当地特点确定菜种,再核算每亩搭棚、施肥、人工、物流等各项成本,加上农户的合理利润,折算出每公斤菜的价格,全年都按这个价格支付,不受市场价格浮动影响。

  不光供应量、品质有保证,基地直供还降低了20%成本。批发市场随行就市,而“农餐对接”全年都是均价,一般不受市场涨跌影响,只有在价格涨、跌很厉害时,才会相应上浮、下浮。

  “今年3月,蒿子秆的地头收购价跌到几分钱一斤,我们还是按签约价格几块钱一斤收购,这个价格比市场价都高。但同时,市场价涨了,我们的收购价也不用跟着涨。”槐涛说,年初蔬菜价格高涨,采购价不受影响,菜单上的蔬菜标价也没涨。

  “‘农餐对接’不局限于企业与基地的协议订单。”李薇薇表示,今年北京市商务委组织餐饮企业赴内蒙古乌兰察布洽谈采购马铃薯;组团参加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未来还可探索更多对接模式。目前,10家餐饮企业,各区县也确定了“农餐对接”试点企业。下一步将继续提高餐饮企业“农餐对接”的采购数量,提高连锁餐饮企业统一配送率,进一步扩大“农餐对接”。(记者 王飞雁)

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