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暗访中拍下的家乐福、沃尔玛超市部分场景。梁 馨/摄
“沃尔玛,这是你第21次坑人。”9月6日的《重庆晨报》将这句话放在了“今日要闻”版的大标题中。据重庆市工商局通报,今年以来,当地沃尔玛三家分店将1178.99公斤普通冷鲜肉,假冒高价“绿色食品”认证猪肉。每公斤少则多收消费者四五元,多则10元,总共非法获利1万元左右。最近5年中,类似的事情在当地沃尔玛被发现并查处的已达20余起。
想当年,沃尔玛、家乐福这些“洋超市”初入中国时,以宽敞明亮的消费环境、齐全的物品种类、合理的价格,不知吸引了多少消费者。然而近年来,过期食品继续卖、标价售价不相符、退货换货难上难等“劣迹”却不断出现,总给人点“店大欺客”的感觉。在这些“洋超市”光鲜的外表下,究竟还有多少隐情?它们只是在国内这样,还是在国外一贯如此?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先后在这些超市的国内外门店蹲点,发现它们存在的问题还真是不少。
污水、血水、卫生纸混在一起
细数沃尔玛、家乐福等“洋超市”被曝光的问题,仅今年,就远不止假冒“绿色猪肉”一项。1月,上海、长春、沈阳、南宁、哈尔滨等城市的沃尔玛和家乐福店被查出有价格欺诈行为,被发改委处以高达50万元的罚款;2月,有市民举报重庆沃尔玛将过期板鸭油炸后再卖给消费者;3月,长沙家乐福被曝出售过期产品;8月,还是长沙家乐福被质疑篡改食品生产日期;合肥家乐福则有消费者举报买到过期乳酸菌饮料……“洋超市”在管理上到底存在多少漏洞?9月7日,记者分别对沃尔玛北京万达广场店、沃尔玛宣武门店、家乐福双井店、家乐福广渠门店等四家超市进行了暗访。
早上10点,沃尔玛万达广场店里的消费者不算太多,这家北京CBD商业中心的超市,一般会在每天晚上6点后迎来购物高峰,主要消费群体是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和居民。不过,记者发现,虽然刚过早上开门时间,但水产区的地面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污渍;在粮油区,几袋面粉被随意扔在了地上;干货区,商品也比较混乱,记者多次在价格标牌下,发现不属于这个位置的其他商品;在零食区,记者拿起一盒龟苓膏查看保质期,却发现包装竟然是破的,黑色的汁水从盖下渗出。
下午2点,记者来到家乐福双井店时,看到的是一副熙熙攘攘的景象。双井店位于多个居民区中间,加之家乐福针对社区每天都会推出几样特价菜,所以白天多是附近的老年人来购物。相对于沃尔玛,家乐福的购物环境明显拥挤,卫生状况也令人堪忧。鲜肉冷柜前的地面上,散落着塑料薄膜和塑料袋,还有用过的卫生纸,和污水、肉类的血水混在一起,不少消费者只能“绕行”。蔬菜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售货柜台上、地上到处散落着烂菜叶,记者观察的30分钟时间内,并没有工作人员上前清理。在售卖乳制品的冷柜前,记者正在查询一种奶酪的价格时,旁边一位促销人员竟“噌”得一下爬上冷柜,去整理最上层货架的物品,她的脚正好踩在下方的物品上。随后,记者发现多位促销员都有类似行为,因为他们的促销赠品都“藏”在上层货架的最里面,所以对于这些攀爬动作已经习以为常了。
价格营销里藏着猫腻
暗访中,记者也有针对性地对“是否存在过期食品”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四家超市,记者查询了超过600种产品,并未发现过期商品。但是,另外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
特价里的“猫腻”。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打着特价旗号的产品,在货架上很难找到,或者根本就是缺货状态。比如沃尔玛超市宣武门店中,牙刷区的特价1元牙刷就处于缺货状态,餐具区的1.2元竹筷也难觅踪影。虽然特价商品找不到,但在它们的周边,通常会码放着同类价格较高的产品,很容易让消费者就近购买了高价产品。
有些写着打折特价的产品,也让人生起疑惑。记者在牙膏区购买了一管LG竹盐精品牙膏,红色的特价价签上写着该产品现价13.4元,原价15.8元,但一转身却看到另一个货架上,这款牙膏用普通蓝色价签写着13.4元,不禁让人对是否真的打折产生怀疑。在罐头专区,一罐184克装的“豆豉鲮鱼罐头”,标签上写着“原价9元、现价8元”。然而同样一罐168克并未打折的罐头只卖6.3元,相当于每克0.0375元。按此计算,184克的罐头正常价格才6.9元,就算加上多占16克的材料工本费,也比现在的特价便宜不少。
“一毛钱的特惠”:“天天低价”、“超值特惠”往往是超市的促销招牌,然而记者在沃尔玛宣武门店发现,有些商品的“特惠幅度”让你哭笑不得。在服装特惠区,一顶帽子用大字标着19.9元的价格,但在它上方还有一排小字写着“原价20元”,仅仅“特惠”了1毛钱。同样的现象还出现在食品区,罐装燕京啤酒、可口可乐、冰红茶以及袋装方便面等都是如此,如果顾客不仔细拿起价签查看原价,真以为捡到个便宜。
“天天省钱”并不省钱。在沃尔玛万达广场店内,到处可见“天天省钱”的大牌子,很多消费者都觉得挂着“省钱”标签的商品肯定要便宜。不过记者在干货区看到一款标明“省钱”字样的木耳,依然为原价“32元”,在价格上没有任何优惠。旁边的促销人员一直强调“是在做促销活动的,肯定比平时买划算。”但具体划算多少,她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超市中,这种“省钱”标签都是企业花钱买的。“产品挂了这种标签,就算不特别,也比别人卖得好。对消费者来说,不但不省钱,还可能多花钱。因为企业花在促销上的费用,最后还得消费者埋单。”
有买有送要警惕。在沃尔玛宣武门店,记者碰到一位因为促销前来退货的消费者。她买的“三元老酸奶”3送1装,原本促销员喊着特价8.4元,但结账时仍是以每盒3.5元的原价给她结算。在家乐福双井店,一种“买1送1”的光明奶酪看起来非常划算,但记者发现,送的那包奶酪和原包一模一样,量却明显少了很多。这种“买大送小”,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赠送的是同规格的商品。
在国外问题也不少
很多人以为,“洋超市”只有在中国才“入乡随俗”,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它们在国外绝对不敢这样。实际上,这话说得有点“想当然”。有资料显示,2001—2006年间,美国亚利桑那州度量衡局在该州各个沃尔玛超市做了976次价格检查,竟有526次不合格。还有两家美国大学调查发现,多个州中85%以上的沃尔玛超市存在价格问题!本报记者在巴黎家乐福超市暗访时也发现,超市里明显贴着30%或50%降价标签的产品,结账时还按原价收钱的情况很常见。尽管多半是结账人员粗心,但对消费者来说,就很容易“吃亏”了。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如果你买完东西查一下账单,发现对不上号,到“售后台”那里说明,工作人员会马上跟你道歉并退钱,绝对不会跟消费者抬半天杠。但如果你没留意,那可就过去了,超市是不会负责的。
此外,对于鲜肉食品,如果过了三五天还没卖掉,就有超市把蔫了的肉皮切掉,再换一个新价签,将保质期延长;或者在肉外表涂上很多调料,如胡椒、芥末等,以掩盖它们的不新鲜程度。对于这些问题,法国媒体没少报道,甚至有超市工作人员自揭其短。超市的这些行为,如果消费者没有吃出问题来还好说,一旦吃出问题,它们的麻烦就大了。2007年,法国南部一家大型超市出售过期鲜肉,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第二天这家超市就被勒令关门停业。严格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对超市形成了一定的威慑,让它们在对产品“做手脚”时一般会适可而止。
在国内,我们该如何对“洋超市”进行规范?中国消费者协会原副秘书长董京生表示,这一问题已经超过了消费者自身能力的范围,需要工商部门、食品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等几大职能机构明确分工、共同负责。目前由于它们工作范围会有交叉,所以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监管缺位的情况。此外,相关的行业协会也要起到规范作用。对于一些价格上的小猫腻,中国市场学会食品营销专家韩亮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比如购买特价商品时,要仔细核对价签上的价格和收银条上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