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被指过度营销:募集期缩短 风险提示不充分

时间:2012-10-09 08:58   来源:东方网

  为了将产品推销出去,第三方人员的劲头或许连保险销售人员都要自愧不如。而随着卖方队伍的急剧膨胀,信托产品的募集期更是在近年来迅速缩短。

  “一亿元规模的单子很多一天内就能卖完,一些规模更大的产品也能在三四天内卖完,如果您相中了我们的产品一定要尽快。”当《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北京北三环一第三方理财公司并表示购买意向时,客服人员无不热忱地对本报记者推介该公司在售的信托产品。

  虽然记者以考虑一下为由婉拒,该客服人员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接连拨打电话近10次,并向记者邮箱中连续两次发邮件更新在售产品名单,态度诚恳急切。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信托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以前信托产品只有通过银行销售,而现在大量第三方与信托公司也加入了产品营销的队伍。产品的募集期变得非常短,甚至有产品尚未开始发售便已预约完毕,而这种过度营销背后的风险值得警惕。

  产品募集期缩短

  9月中旬,吉林信托一款松花江126号国资公司信托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现身各大第三方网站进行销售。这也是该公司几个月以来再次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售产品,而记者多次致电后发现,得知该产品仅一天多便已售罄。

  不仅如此,从用益信托网上查询近期产品的募集时间。大业信托一款信托计划,融通宝智光电气股票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一期),发行规模5000万元,发行时间为9月24日至10月31日,而该产品9月28日便已成立,前后历时仅5天。而另一由中信信托发行的民悦1号九江庐山城投应收账款流动化信托项目,发行成立时间间隔仅为4天,成立规模达46468万元。

  好买基金也对近年来集合信托的募集期做了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1月到2012年9月,固定收益信托的平均募集周期呈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2012年9月,固定收益信托的平均募集时间为17.98天,而去年2月的平均募集时间则达到26.26天。

  “目前信托产品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是信托较高的收益率与目前行业默认的“刚性兑付”很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追捧,另一方面信托直销以及大量第三方的加入使得卖方队伍急速膨胀,单只产品规模增速相对缓慢,也使得信托产品的募集期迅速缩短。”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

  “客户对信托认知程度的提高是这两年我对信托业最深的体会之一。”东部一信托公司总经理曾对记者表示。

  而信托产品募集期的缩短,仅仅是近两年的事情。

  中信信托董事长蒲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银信合作开展之初,很多信托经理到了银行,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解释什么是信托。但是现在,随着信托规模的扩大,信托也已经广泛地被人们所认识,信托制度也在被广泛运用。

  信托产品的销售一度是信托公司的难关之一。上述人士指出,在公司刚刚开展集合信托业务的时候都是通过银行,而银行也要向客户去解释集合信托是什么。况且那时可投资资产超过百万的个人客户非常少,这也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募集速度。不过从去年以来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该公司的销售部门今年以来几乎是整个公司最忙的。

  在好买基金看来,信托募集期缩短主要三点:一个是信托发行趋缓致使产品紧俏,另外,多元化渠道的扩张加速了产品的信息传递,使得更多投资者可以更及时了解产品信息,以及信托公司拓宽产品,满足多层次投资者的需求。

  过度营销或隐含权益损害

  本报记者尝试以某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接触第三方销售人员。

  信托公司为第三方提供的资料中,对该信托计划的描述为:期限18个月,年化收益率10%-11.8%,融资方为某省直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信用良好,90亿资产包收益权安全性高,抵押物为质押率低于1.67%的资产包。

  而事实上,该产品投向资产包为国资公司2011年受让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90亿资产包(简称“华融包”),涉及债务人900余户,也就是所谓的“不良资产包”。这也是信托业近年出现的少有的以不良资产包为投资标的的产品。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不良资产包存在不透明,收益不确定,用途不明确的问题。

  随后记者以产品咨询为由电话联系几家第三方,当问到该产品时,客服人员均会不约而同的重点提示该产品国资背景,且质押率超低这些“优良属性”,而并未主动表示该产品投资标的为“不良资产包”,也未能回答该资产包的具体内容。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信托公司还是第三方,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都容易或多或少存在过度营销,产品风险提示不充分的问题,这种营销的现象会不会对投资者权益产生侵害,值得警惕。

编辑:雍紫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