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下调考问国内油品价格机制

时间:2011-10-09 07: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在国际油价频繁“变脸”之后,国内油价终于有了调整。记者今天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从9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这是成品油价格16个月来首次下调,此前已连涨4次。

  发改委表示,此次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缓解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高世宪表示,成品油价格下调对处于高位的物价水平会有一定影响,但作用有限;成品油价格调整在可操作下周期越短越好。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油价下调对于通胀的直接影响很小。如果成品油价格下调10%,反映到CPI数据中只会相应地下降0.1%,因此下调成品油价格对于CPI的影响并不大。

  此次调价距今年4月7日前一次调价已达半年之久。而依据有关部门的市场监测,在此期间国际油价涨跌并存,而至8月份以来出现了油价快速下跌之势。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只有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才会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总体在高位震荡,具体走势呈现三个阶段:一是4月中下旬至5月初,国际市场油价继续震荡上行;二是5月上旬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高位徘徊;三是8月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

  对社会与公众质疑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的现象,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完全不存在。因为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时,要考虑对下游行业影响以及通胀压力;每逢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家即按当时国际市场油价与上一次调价时水平所对应的降幅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从2008年12月起,我国对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确立了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但价格机制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调价周期过长、机制透明度不够等问题。

  上述负责人强调,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意见基本达成共识后,择机推出。

  据了解,目前,国内三大石油的炼油部分仍处于亏损状态,此番降价后势必给生产与供应带来一定影响。

  国家发改委表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要求石油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作用,平衡好各环节利益关系,尤其是保证农业秋收秋种用油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油价调整前,一些石油企业设在北京城郊的一些加油站,早已对自己的“高价”进行了调整,93号汽油有的每升降价0.10元,有的每升降价0.20元。

  链接>>

  近期成品油价调整情况

  2011年4月7日

  发改委4月7日零时起上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油涨500元/吨,柴油涨400元/吨。

  2011年2月20日

  发改委决定自2月20日零时起将上调柴油价格;柴油供应价格每吨上调350元。

  2010年12月22日

  发改委决定自12月22日零时起将上调柴油和汽油的零售价格。汽、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10元和300元。

  2010年10月26日

  发改委决定自10月26日零时起上调柴油和汽油的零售价。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

  2010年6月1日

  发改委决定自6月1日零时起将下调柴油和汽油的零售价格。汽、柴油供应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

编辑:王思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