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台湾逐渐变冷,但《后宫·甄嬛传》不断重播却在岛内引发一股热潮,并由此产生一个与韩流并列的词汇——“陆流”。陆流的崛起以及在影视和音乐等领域对台湾的冲击,引发岛内舆论反思。《旺报》甚至开玩笑说,民进党“立委”因为大陆与香港电影几乎囊括所有金马奖大奖,而要求停办金马。看到大陆后宫剧在台湾爆红,陆流崛起,不知他们是否也会要求停播大陆剧。
据台湾《联合报》5日报道,岛内将第五次重播大陆剧《后宫·甄嬛传》,掀起讨论热潮。受惠最大的是纬来电视台,该台当初以每集不到3000美元的价格买下有线电视播映权,但换来近5000万元新台币的广告收益。《旺报》说,新闻媒体上天天有《甄嬛传》的报道,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讨论。艺人说话迷“甄嬛体”,就连剧中补品在中药行的询问度都大增。资深影视制作人汪威江认为,大陆北方观众喜欢爷们戏,南方看娘们戏,台湾喜欢婆妈剧,喜欢看故事,这是《甄嬛传》受欢迎的原因。
《中国时报》5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大陆近年来的清宫热从二月河开始,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历史小说作家与作品,接着再与影视产业合流,推动出大众文化浪潮,同时赚个盆满钵满。《康熙王朝》是早期登陆台湾电视台的大陆历史剧,当初有人担心它“水土不服”,却未料该剧在台湾大热,首播时创下大陆电视剧在台湾的最高收视率,让大陆影视行业对台湾观众有了新的认识。此外,《雍正王朝》曾在岛内多家电视台连续6次播出,收视率一直不降反升。而《汉武大帝》、《大秦帝国》、《水浒传》和《贞观之治》等大型历史剧都取得极大反响。岛内今年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台视八点档播《后宫》,中视播《大秦帝国》,就连一向强调本土的民视都播出《新西游记》,加上《步步惊心》和《后宫·甄嬛传》等,使得岛内戏剧频道几乎被大陆剧占满。
可以说,从偶像剧、综艺节目到影视歌明星,台湾演艺事业曾俘获大量大陆观众,但大陆影视行业近年凭着大型历史连续剧成功“反攻”,并因此在岛内形成一个新的称谓——陆流。
陆流的迅速崛起引发岛内集体反思。今年7月,台湾“文化部”曾举办“文化国是论坛”,主题为“韩流、陆流、华流、台流——如何建立台湾的影视音国际网络?”文字工作者王干任5日撰文分析称,大陆历史剧热卖,除了电视制作圈肯砸钱外,相当关键的因素在于大陆有好的大众文艺创作人才崛起,成为文创产业的火车头。而台湾空有许多不错的大众文学作家,却在思想上有着极大的盲点,误认为只有高雅文艺创作才适合改编成戏剧或电影。因此除了众人熟悉的九把刀外,其他人的创作很少有机会被改编成戏剧。文章还提到,当大家都觉得台湾某个产业环境不好,身为专业人士是留下来和这个社会一起打拼,还是选择离开,直接投入一个辽阔市场赚取好处,“这样的人数多寡将会进一步决定这个产业的未来兴衰”。
《旺报》说,台湾从杨佩佩、琼瑶以后很少再拍出精制古装大戏,让大陆趁机崛起,其一贯的大气风格以及注重细节都备受好评,像《甄嬛传》这样的精致戏剧将越来越多,“台湾不思考怎么突破,立委反而要自限,别说电影惨败,现在尚称荣景的电视圈,也将被陆流卡位”。
这股担忧的思潮从影视蔓延到音乐界。《中国时报》直言,“流行音乐是台湾文创战场的最后一道防线,万万不可失守”。文章说,台湾流行音乐长期在华人市场位居翘楚,从邓丽君到周杰伦写下辉煌篇章。官方统计显示,在大陆KTV点唱歌曲中,每10首就有7首是台湾创作,但“过小的台湾母体市场,确是各种产业的罩门”。文章称,以《中国好声音》来说,收视人口估计达到2亿,评审费2000万元人民币,“面对对岸财大气粗的文化大军,台湾的困境与挑战不言而喻……在两岸文化角力中,当台湾逐步失去影视、出版等优势后,是否还要失去全球华语音乐创作中心这块最坚实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