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留余堂”的人文之美

时间:2013-01-17 08: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湾《旺报》16日刊登投稿文章《两岸古厝文风世代相传 》,来自台湾苗栗县的何来美在文中介绍了两幢分位于海峡两岸客家庄的古厝: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的一幢旧围屋“留余堂”和台湾新竹县关西镇的“高平堂”。

  作者说,两岸交流曾阻隔多年,政治制度亦有别,但从这两座古厝所展现崇文重教的文风,却是一样的,且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文章摘编如下:

  最近到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为学院宿舍“亮湖楼”旁的一幢旧围屋“留余堂”流连忘返。这座围龙屋是清道光7年(1827年)张应谦所建,至今已近200年,出过7位举人,且传出“兄弟父子同登科;三代官费,博士家声”的佳话。

  看了这座充满翰墨书香的古厝,让我联想到台湾新竹县关西镇的“高平堂”,这幢范朝灯所建的ㄇ型二层楼三合院,也传出“十子登科”佳话。在半个多世纪前,他的十子除老五范光铭台大毕业,留在家乡服务外,另外9子分留学日本、美国,有3位博士、2位硕士、5位高考及格。

  这两幢分位于海峡两岸客家庄的古厝,不论建筑、楹联、家训皆充满人文之美。张应谦命名“留余堂”,是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要求子孙给别人,也给自己留点余地。范朝灯建的“高平堂”,与呈U字型的旧屋,连接成口字,有大口之家,亲亲密密,圆圆满满之意,内有10间套房,也盼儿子能荣归故里,晚年落叶归根。

  “留余堂”门前有半月池,宽敞禾坪,竖立着7座楣杆,代表出了7位举人;三代博士则是清宣统进士张淑皋、其子张资洪、其孙张天开,分至日本、美国、英国留学。

  清朝光绪年间,广东学政臣江鸣銮为《留余堂试草》作序,曾赞:“粤之文,嘉应为最,而张氏尤为嘉应之名族也!”中国现代言情小说鼻祖张资平,也是“留余堂”裔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贵夫人,曾以手捧张资平的小说及张爱玲的散文为时髦。

  1956年“十子登科”事迹,引起考选部长史尚宽重视,他引《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故事,赠一块“燕山媲美”匾额向范朝灯祝贺。意指五代时期的窦燕山,教子有方,五子皆中进士,报效国家;范朝灯就是“现代窦燕山”,教子有方,足以媲美。

  “留余堂”标榜书香门第的楣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在人民公社期间,半月池也被集体化,一度塘水浑浊,臭气四溢。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起飞,不仅“留余堂”子孙纷纷捐资,重建楣杆,清浚池塘,恢复当年风貌;梅州市政府也认为“留余堂”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列入文化资产保护。

  “光宗耀祖,兄友弟恭”范朝灯93岁高龄辞世时,以此庭训勉励儿子,如今儿子晚年纷纷回到“高平堂”居住,常一起开伙,共叙兄弟情。

  “积善之家,荆树有花兄弟乐;读书为业,砚田无岁子孙耕。”“留余堂”世代以此门联勉励子孙;而“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润字生香”更是“留余堂”文风的写照。

  两岸交流曾阻隔多年,政治制度亦有别,但从这两座古厝所展现崇文重教的文风,却是一样的,且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原文作者:何来美/台湾苗栗县)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