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今韵”2012年京台大学生诗词吟诵会合影留念。(北京市台办 王松 摄)
中国台湾网7月23日北京消息 应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郭金龙的邀请,来自台湾辅仁大学、淡江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15所院校及台湾少数民族合唱团共计260名台湾学生“做客北京”,参加台湾大学生暑期文化之旅暨第十三届京台青少年交流周活动。从7月11日开始,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他们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北京高等院校的师生代表一起,叙友情、吟诗词、品美食、逛皇城,携手谱写了京台青年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今年2月,北京市长郭金龙率北京文化高层参访团在台湾出席“北京文化周”期间,向台湾大学生发出了暑期来京做客的邀请。千里相约,北京相会,台湾同学如期而至。北京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会给台湾同学带来哪些惊喜?他们又会从中感悟些什么?
诗词吟诵 架起文化交流的炫丽彩虹
参加“做客北京”——台湾大学生暑期文化之旅暨第十三届京台青少年交流周活动的台湾师生,大多来自岛内中南部地区,其中超过90%是首次来京。北京对于他们来讲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但不管相距多远,语言是共通的,血脉是相融的,文化是同根的。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古典诗词歌赋作为中华文化的亮丽奇葩,一直以来为两岸学子所喜爱。诗词吟诵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相互交流切磋的舞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诵,还是一种读书方式和创作方式,更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创作方式、教育方式和修身方式。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在中华文化交流和传承过程中,两岸学子共享诗文吟诵的风雅,体会文化传统的韵味,有着特殊的意义。
古体吟诵穿插于整个台湾大学生暑期文化之旅活动中,成立于1998年10月的台湾辅仁大学“东篱诗社”和成立于2007年4月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虽然分属两岸,却有着同一血脉渊源,“东篱”和“南山”皆出自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且“南山诗社”的创立还得益于辅仁大学的帮助指导。此次以京台青年交流周为平台,两地诗友同场高歌,联袂做客北京电视台,畅谈共同的历史渊源,描绘未来的发展蓝图,共同吟诵经典名句,处处透露出对古诗词深深的热爱。
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古诗词鉴赏与吟咏讲座”会上,京台两地吟诵名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徐健顺的吟诵讲座以及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孙永忠和台湾成功大学教授王伟勇的精彩点评,深深地吸引了京台两地师生的目光。在国子监举办的“京台大学生吟诵雅集”诗会上,两地师生以“北京游感”为题,现场即兴创作七律并吟诵,诗文对仗工整,押韵准确,赢得阵阵掌声,更拉近了京台两地同学的距离。
来自京台两地20余所大学的500多名大学生参加的“古风今韵”2012年京台大学生诗词吟诵会,把本次交流活动推向了高潮。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郭金龙亲自出席并致辞,鼓励京台两地学生的增强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现场吟唱了《静夜思》《月下独酌》等名篇,再现了诗仙李白的豪迈情怀。两地师生穿越时空,抚琴怀古,以方言、咏赋、合吟等多种方式将《诗经》《楚辞》《汉乐府》《木兰辞》《将进酒》《渭城曲》《黄鹤楼》等古体诗词的精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全场师生共同吟诵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唱响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号角,激荡起中华民族久不停歇的历史回声,抒发了两岸人民不可割舍的亲情,表达了两岸同胞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