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们对一个单独区域的指称,地名的产生与发展是人们不断把文化知识应用于地方环境的过程。陈名实著的《台湾地名溯源》(海风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通过追溯台湾地名的历史,反映台湾社会的发展历程,缅怀大陆移民开发建设台湾的筚路蓝缕之功,揭示台湾地名是中华文化在台湾的积淀。在叙述台湾历史多种文化因素对地名影响的基础上,突出台湾地名中的中国意识。
读了《台湾地名溯源》后,可以看出台湾地名的由来,始于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载。从台湾早期地名中,可以看出中国历代王朝把包括澎湖列岛的台湾地区作为中国待开发的边疆。唐、宋以来大陆移民对澎湖以至台湾本岛的开发,是台湾地名产生、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把台湾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对台湾地名的命名中,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台湾地名中。在明郑时期的台湾地名中,充满反清复明的政治理想和儒家王道的治国理念以及郑成功军队的军制名称,政治意识十分浓厚,表现出对明朝的认同。在清治时期,大陆移民在开发台湾的过程中,主要依据中国传统地名的命名原则对台湾地名命名,并把对家乡和祖先的思念融入台湾地名中,使台湾地名充满中华文化内涵和闽粤情结,其中的宗族和故乡意识有利于对后代的教育。日本占据台湾后,力图改变台湾地名中的中国元素,除了对原地名大量改动外,还命名了一些日式地名,使台湾地名染上殖民地色彩。台湾光复以后,台湾当局制定地名命名原则,消除殖民文化对地名的影响,并把两岸一体的思想贯穿于台湾地名的命名中,在地名命名中有意识地宣传中华文化,使地名中充满浓郁的中国意识。
随着书中的描述,仿佛行走在台湾的城市与乡村、大街与小巷,感受到那些充满中国意识的地名就像一个个中国文化的印记,折射出台湾民众代代相传的中国情结,这对当前海峡两岸的政治认同与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