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17日刊载投稿文章指出,两岸隔绝和争斗多年,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但是只要心存善意、关怀、尊重、包容,中华民族的智慧绝对可以超越现有的相关限制,并化解彼此的疑虑,找出一条涉外事务的“共同参与”道路。
文章摘编如下:
1月11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由两岸退休“大使”为主要参与者的“夏合研讨会”。共有两岸重量级的“大使”与学者近30名,就国际、亚太、两岸涉外事务交换意见。这是两岸60多年来第一次外事人员历史性会面,在两岸关系的发展史上自然是历史性的重要一页。
弃墨守旧规 应创新思考
“方夏文化交流协会”为一群由大陆退休外事官员与相关学者所组成的团体。他们虽已非公职,但是对大陆处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事应有深入经验与了解。
大陆与会者期待两岸在涉外事务上能够有一些共识,包括:第一、坚持“一个中国”,两岸的“国际参与”不应形成“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并认为“九二共识”是两岸互动一个很好的基础。第二、透过协商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两岸不宜在涉外事务上单打独斗,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如此可以避免两岸的内耗。第三、有关两岸涉外事务的处理应该依照“尊重现状、个案处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等原则。第四、涉外事务与两岸关系发展无法分开单独处理,并认为两岸应该自行协商解决涉外事务问题,不要透过外面力量来处理。
以共同智能 启历史新页
台湾方面的与会者此行并不代表台湾当局,亦有各人不同的见解。包括:第一、程建人表示,“国际空间”是台湾民众普遍关心的事,在思考两岸“国际参与”问题时,两岸不要再墨守旧规,而应以创新的概念或模式来思考,如此才能够让两岸从目前的和平走向统合。第二、“共同”应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核心词,两岸统合学会即主张以积极的“国际共同参与”一词来补充“国际空间”用语的不足,其意义也在于两岸应该寻求在国际间的“共同出现”以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两岸斗争已经60余年,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与会者均认为“夏合会”是一个好的起步,以后会继续在各地举办,成为一制度性的沟通管道。相信只要心存善意、关怀、尊重、包容,中华民族的智能绝对可以超越现有的相关限制,并化解彼此的疑虑,找出一条“国际共同参与”的道路。(作者张亚中 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