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22日谈及两岸交流与认同不同步的现象时称,两岸交流所带来认同上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庸俗、简单地把交流与认同构成正比例关系,是不符合事实的”。
章念驰是在当天上海举办的首届两岸民间互信论坛上作此表述的,该论坛由上海台湾研究所与上海东亚研究所共同主办。
章念驰认为,两岸间之所以产生障碍,互信不足无疑是一大诱因,而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两岸之间长期的隔绝与分离。“同样一个民族,经过这么长时间人为的隔绝,没有共同经历,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是很可悲的”,章念驰说,“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分离,而这种分离还被加上很多人为因素,使它变成‘反共’意识、‘反中’意识、‘去中国化’意识,并与台湾主体意识相结合,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使大家不能融合在一起,所以两岸发生这么多隔阂和悲剧一点也不意外”。
在探讨两岸如何从民间开始建立广泛互信时,章念驰高度评价了两岸“三通”所起到的作用,“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局面,对两岸关系起到根本性影响”。
他说,两岸之间最重要的也最脆弱的莫过于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互信,有了大交流就能建立起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记忆,慢慢地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弥补长期以来隔绝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于一些人所谓的“交流并没有带来认同的好处,反而增加了不认同的指数”一说,章念驰直言“不这样看”。他以在大陆就学的台胞子女举例,“他们的认同和过去台湾孩子的认同是完全不一样的”。
章念驰认为,新一代人建立认同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能否认交流所起到的深刻、长远的意义,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如何建立起两岸共同的经历,他说,“两岸之间的‘门’打得更开,双向进入的机会越多、领域越广,两岸互信就会得到根本的增长,目前两岸表面看互信不足,但我相信‘三通’后两岸互信局面会发生根本变化,未来互信会逐步加深”。
台湾《旺报》总主笔戎抚天也颇为赞同该观点。他说:“两岸互信的路上有荆棘,但‘搬石头’的同时,还要去做正面的事。”
他并呼吁两岸学者集思广益,以创意创新、以文化为主轴,寻找到两岸可以共同来做,并且面向全世界的项目,使两岸的社会能共同创造出历史记忆,“这件事如果能成功,台湾很多对大陆的不信任与敌意就会大幅度降低,用文化力量、用软实力来积极作为改变负面因素,这比用政治力量、用军事力量有效,两岸应该用彼此合作的方法去创造共同的记忆,长期来讲对两岸的融合和发展是有帮助的”。(记者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