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两岸“聚同化异”请从“中华文字”始

时间:2012-02-17 08:5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先说一件笔者亲身经历的趣事:去年赴台湾环岛一游后,请岛内的朋友帮忙把相片用U盘邮寄来京,但这位台湾朋友却很吃惊地反问:什么是U盘?描述半天未说清楚,遂发一张U盘的图片放置网上,朋友看后恍然大悟:原来就是随身碟呀!

  这件事让我对两岸在日常用语方面的差异有了一次真切的体会。两岸近60年的隔绝,让彼此在汉字及外来词汇的翻译使用上出现了部分差异。如何消除这种差异,在两岸关系将要进一步深入发展下去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两岸关系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在2012年初又经历了一场严峻考验,迎来新一轮难得历史发展机遇;可以预料,未来4年,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两岸交流与合作必将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副校长李英明近日撰文指出:两岸正从经济利益的交换正式进入深化文化理解的阶段,两岸的自由经贸圈的地图,正等待两岸的文化交流给予旁白和叙事,然后再转成两岸的情感文化地图。何其有幸,农历龙年伊始,两岸文化教育界合作编纂的《两岸常用词典》即宣布完成、“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也正式开通,不啻为两岸的“情感文化地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地基”。

  我们常说两岸是一家人、没有语言的障碍;但双方的语汇和字体有一定差异,也是现实存在。然而,“异”不是障碍,缩小差异、化异为同的目标,正是敦使两岸语文学者积极工作的主要原因,两岸学者在合作编纂中的原则与默契,不仅成为两岸在语文工具书之外的另一收获,也不啻为两岸各方面的交流做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曾在龙年新年寄语中说:两岸应进一步聚同化异、增进互信,从而为两岸关系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笔者以为,两岸间“聚同化异”的历程,正是应该从“中华文化”开始,更进一步说:从两岸中国人每天都使用的“汉字”开始。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包括两岸民众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继承的民族遗产。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认为,弭平两岸差距,文字先流畅沟通,是一个必要条件。中华语文工具书首席顾问许嘉璐说,珍惜汉语和汉字,就是珍惜自己辉煌的历史,就是珍惜优良的传统,就是珍惜会比我们更加高明的子孙。所以,两岸“聚同化异”,请先从“中华文字”开始吧!(中国台湾网评论员 赵静)

编辑:白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