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4日电 台湾《旺报》两岸征文栏目今日刊文《台湾人在大陆 练就一身抢车本领》,作者来自台湾,在生活在成都的日子里,却屡屡面对打出租车困难的境地,在几经磨练后,自己总结出了一套所谓“抢车”的本领而乐在其中。
全文摘编如下:
成都并不是我首次到访的大陆城市,但确实初尝生活难度的苦乐。摄氏33度,中午就装载麻辣锅的肠胃,我跟同伴得搭出租车(计程车)赶赴重要行程。总是远望无缘的空车驶过,总是几步之遥的错失机会,就连到手的车,旁边都窜出个川辣妹子直接抢走扬长而去。经过近一小时的折腾,终于有车愿意为我们这两个可怜人停下,载我们前往目的地完成任务。
在这里,站在前门,就有人上了后门;站住后门,就有行李扔进车箱,这里比的不是先到先赢,而是谁坚持到底。在冷气吹着的车里,脑子清醒了,在这交通生存上的头绪也有了。
眼利是首要,孙子说:“见日月不为明目”,要能先看到别人还没见着的车,胜算才会高;再来是脚快,不管你发现的目标周围是不是已有更接近的人,在未开车门坐进去前,都是鹿死谁手还不知道;若有多人同行,就要发挥团队优势,看是分站对街,或是守住十字路口四角,增加机率;拦到车时,要卡住前后门甚至后车箱,才能确保战果。当然,到竞争相对温和的街道上打车也是个方式。
就花上这半天的思考和领悟,接下来在成都的日子,打车再没败下阵过,只要发现目标,我立马投入竞争,毫不迟疑地奔跑。那几天也开始习惯每当正要付钱下车时,外头已站好新的胜利者。
某日大清早人潮稀落,刚出门就轻松坐到车,同伴看我竟露出了一丝落寞,“你看那边有个姑娘刚上车,咱们去抢那辆如何?”
傍晚,我对接下来的社交行程感到有些疲倦,“你精神点,那地方走路没法到,咱们还得打车过去。”打车?我精神又来。“那还慢吞吞干嘛,快点快点!”“你等下若觉得困,就想想还得打车回去,精神就来了。”同伴贴心地“鼓励”我。
饭局结束,我们热情地送本地客人到楼下,忙着替他打辆车回家,“就让咱们展现这几天的修练成果吧。”话没说完,目标出现,奔跑。“你们先上,我就住附近,这儿车不好打。”说迟时,我又发现目标,再奔跑。“难怪我现在经常只能坐公车,出租车都被你们外地人抢去。”能被当地人认可我们的抢车技术,真是“无比荣耀”。
后来在网站上看到有背包客分享在成都最好搭公车,不然等出租车是场恶梦;我跟同伴谈到这则资讯,因为我们正是别人的“恶梦”。
“能不能一起?”外头有人敲打车窗哀求着。没得商量,这可是我们劳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