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保钓爱国热情伤及两岸经济交流

2012-11-05 08:44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辑:王伟

注意避免保钓爱国热情伤及两岸经济交流

  近来,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中国民间反日情绪高涨,不少人发动或自觉抵制日货和日本品牌,对大陆市场格局造成明显影响。例如9月份日系车在大陆的销量下降幅度高达35%-60%,而德系、美系、韩系车销售增幅都大大超过预期,德国宝马汽车(BMW)9月进口销售量上升59%。这些市场格局的变动并非经济因素所致,也就是说,不是日本产品质量下降或成本上升引起的,而是中国消费者出于爱国热情不愿意使用日本产品或给日本企业提供赚钱的机会所造成的。

  这种举动是否合理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日本产品或企业未必以纯日资控股的形式存在,同样日资控股也不会仅限于日本企业,也可能会出现在台资企业或台湾产品中。例如在10月31日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杨毅就近来网上传闻的康师傅品牌的问题进行说明,明确认定康师傅是台资企业品牌,一直有多方资金参股。可是,台资品牌如果有日资参股就应该成为抵制的目标吗?事实上,有日资背景的台资企业非常多,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破坏大陆市场的正常秩序,打击无辜的台资企业,使大陆台商遭受无妄之灾。因此,在合理保护和引导保钓爱国热情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其对两岸经济交流造成冲击,乃至对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台资企业与日本有深厚的历史联系

  台资企业与日本企业的联系其来有自。日本对台湾的50年殖民统治时期,采取“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经济政策,台湾成为日本米、糖等物资的重要供应基地,台湾工业品自日本进口,呈现出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形态。二战以后日本借由投资与技术转移等方式基本完成了将产业向台湾转移的过程,台日产业逐步形成工业领域的垂直分工。日本在将中下游产业移至台湾的同时,高度掌控上游技术与关键零组件并向台湾出口,以投资带动贸易。1990年代初在台湾累计进行的3963个对外技术合作项目中,与日本的技术合作项目达2363个,占近60%。另外,借由建立上下游供应链,日本9大贸易商社控制了66%以上的台湾外贸。台湾岛内主要的大型私营企业几乎都与日本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有的甚至是日本企业的“影子企业”与卫星工厂。

  2011年台湾对日本出口182.4亿美元,进口522.1亿美元,贸易总额达704.5亿美元。日本是台湾第3大出口地,第1大进口来源地,也是仅次于大陆的第2大贸易伙伴。台湾是日本第4大出口市场,第8大进口来源地与第4大贸易伙伴。2011年日本对台投资金额为4.45亿美元,日本是台湾第5大外来投资来源地;台湾对日投资为2.52亿美元,日本是台湾第6大对外投资地。日本赴台旅游人数自2010年被大陆超过,降为台湾第二大游客来源地,台湾民众赴日旅游人数则仅次于赴大陆与港澳。

  总体来看,日本借由长期培养的人脉关系及投资与产品订单等手段,与台湾经济保持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在技术方面,战后日本企业在确保掌握关键技术的前提下,普遍采用技术移转、技术授权或委托代工等方式与台湾企业合作,扶植培养台湾新兴产业建立与发展,台湾经济实际成了日本经济的跟随者与依附者。日本迄今也是每年按照日台技术合作交流计划固定接纳台湾派遣人员参访的少数国家之一,为台湾培养技术人才。

  从产业层面看,二战后的半个世纪中,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大体依循学术界提出的“雁行理论”模式(K.Kojima, 1971),即在日本追赶美国之后,“四小龙”、“四小虎”、中国大陆、越南及南亚等地区相继崛起,尤其是日本在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中依次将相关产业转移至台湾的现象非常明显,有台湾学者认为台湾产业结构变动始终以雁行模式追随日本产业结构变动(朱云鹏,2002)。

  从企业层面看,台日两地企业保持着委托代工关系。日本企业为台湾为数众多的企业提供代工回销渠道,采购其从日本进口原材料加工组装后的产品。目前日本是台湾第3大外销订单来源地,仅次于大陆与美国,2011年总金额为427.7亿美元,占台外销订单总金额的9.8%。台湾企业不仅需要日本的技术,同样也需要日本市场。

更多精彩请点击中国台湾网金融频道 专家专栏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