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现在如何理财 低风险产品突遭追捧

2013-07-09 10:45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林天泉

  温州曾经盛产冒险家,那里有中国最活跃的投资群体,炒房、炒煤、炒车、炒电、炒汇、炒商铺、炒棉花、炒石油……每一个可能的赚钱机会,都能看到温州人的身影。然而在温州民间信贷风波之后,温州人理财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关注本金安全成为了投资的首要考虑因素。

  低风险产品突遭追捧

  6月底的温州显得有些闷热,加之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仍无起色,这个城市显得并不那么富有朝气。开晚班的出租车司机还在抱怨生意不好,这种情形从两年前开始,一直没有改善。但温州的理财市场,却产生了令人惊喜的改变,一股理性投资风气悄然兴起。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包括第三方理财机构、私人银行等低风险金融产品,实现从乏人问津到受到追捧的华丽转身。类似的情形早在今年年初也出现过。温州市政工程“幸福轨道”市域S1线增资扩股一期,在短短一个月内,认购总金额已超11.9亿元。其年化6%的收益率相对先前的民间借贷收益来说,要低了很多,但其较高的安全性还是吸引到了7000多温州人参与认购。

  专业机构的调查报告结果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印证了这样的变化。根据第三方理财机构宜信财富和《温州商报》联合发布的《2013温州大众富裕阶层财富报告》显示,对于投资主要选择方式方面,民间借贷已经不再是温州人的第一选择,股票和银行理财产品分别以73.3%和69.1%占据前两位。而对于“未来最感兴趣的投资产品是哪一种?”这个问题,超过92%的人选择了固定收益产品。

  “民贷风波”是针清醒剂

  记者梳理温州人近期所追捧的金融产品发现,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收益率大多在5%~10%之间。这样的收益,相对于动辄20%以上收益率的民间借贷,两者有着明显的差距。那么,温州人缘何突然变得就低不就高了呢?

  “一场民间借贷风波让温州人开始关注本金安全了。”张琼瑶给出了这样的说法。市场人士的分析,也佐证了她的说法。从私人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甚至温州本土仍在做资金中介的地方,人们目前询问最多的不是收益,而是资金安全。对于这样的变化,宜信财富温州负责人吴强感受最深,他说:“之前我们向温州人推荐理财产品,他们一般肯定都会先问收益是多少,如果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就投,否则免谈。而现在,问得最多的却是风险如何控制,本金安全有无保障。”

  这样的转变,颇有觉醒的意味。张琼瑶分析指出,爆发于两年前的民间借贷风波,让温州人深刻认识到单纯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存在的做法不可取。温州民间借贷利息普遍曾高达30%,最高达到60%。如此之高的成本,使得主要使用者当地企业无法承受。也就在温州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开始下滑之时,加之国家在2011年二季度开始收紧银根,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爆发。一时间,老板、“老高”(指专做民间借贷的人)跑路,众多参与其中的人血本无归。据统计,温州民间资本超过8000亿元,且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来自非官方数据表明,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规模约4000亿元,约占当时全温州市银行贷款的50%。

  暴利时代已成过去式

  对于温州人投资观念的转变,何旭艳认为可以解读为温州人的审时度势之举。民间借贷风波让温州人蒙受损失的同时,也让他们开始反思,高收益与本金安全哪个更为重要?“至少从目前来看,他们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她说。

  何旭艳同时提到,温州草根一代退居幕后,大部分已经掌握了很多金融知识的二代走上前台,他们的投资选择也更为合理和理性。周立雄也看到了这样的变化,在此前不久,有个富二代主动找到他要求调整财务规划,尤其是增加合理的保障和安全投资。

  展望未来,类似于过去十年房价疯涨,以及2006年股市大牛行情,已经不再可能会出现,暴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因此,如果还寄希望于通过房产投资而获得巨额回报,或者希望在短时间内通过炒股而暴富,肯定难以实现。

 (据《理财周刊》)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