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持续调整之后,3月初以来铜价在56000元至57000元显示出止跌企稳迹象。但无论从宏观还是行业基本面上来看,铜价受制于供应压力及需求不振的压制,后市仍有回落空间。
经济复苏有隐忧
中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呈现复苏格局,但从1-2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尽管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复苏格局,但隐忧也不容忽视。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升3.2%,增速创10个月以来的新高;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9%,比2012年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3%。尽管有春节因素影响,但通胀忧虑增加、消费和工业以及制造业增长放缓无疑让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产生疑虑。特别是,通胀这个政策性风险的隐患正在显现,迫使央行难以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供需面临双重压力
供应方面,业界普遍认为今年将是铜供给由紧缺转向过剩的转折年,世界金属统计局发布报告称,基本金属在2012年出现整体过剩局面,而2013年过剩形势仍难以缓解。法国巴黎银行认为,2013年铜市供应过剩预计将达到10万吨,而2014年铜市供应将过剩45万吨,且2015年过剩量可能更大。国际铜业研究小组预计过剩45.8万吨,高盛预计铜过剩40万吨,花旗银行预计铜过剩量为13.4万吨。
近期铜库存的异常增加也反映了铜市供应充裕。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库存农历春节后持续大幅攀升,目前已经达到51.79万吨的水平,上期所铜库存也在22.54万吨的高位,加上纽交所铜库存,全球三大交易所显性库存已达到81万吨以上,接近了2010年的纪录高位。而且,中国保税港也堆积了大量的铜,据报道规模在100万吨左右。从保税区铜到岸升水来看,基本维持在55至70美元/吨之间,显示保税区进口铜资源充裕。
此外,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中国精炼铜总产量达到975000吨,同比增加11.9%。而1-2月份国内未锻造铜及铜材累计进口量为64.9万吨,同比下滑达27.8%。这种局面正好与去年同期的表现相反。产量增加表明中国精炼铜供应充裕,进口的减少体现出中国对精炼铜外部需求的减少。一增一减之间,反映了中国市场需求格局的转变。
而从铜下游行业来看,也体现出了这种变化。家电行业自补贴增长取消后,很难复苏高速增长;汽车行业面临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的困境;而房地产行业在“国五条”的调控下,更是雪上加霜。据SMM调查显示2月因春节假期和电线电缆行业消费淡季影响,电线电缆行业开工率降至48.46%,铜杆线企业平均开工率降至57.77%。尽管也有春节因素的影响,但从节后个行业开工情况来看,还是不如往年同期。
在宏观经济好转给予铜价的支撑效应逐渐趋弱后,此前一直存在的实体需求不足以及库存高企的矛盾逐渐露出水面。供求结构的转换使得中长期内铜价都将面临调整压力。尽管沪铜在56000元关口企稳反弹,但反弹高度有限,后市仍将以弱势调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