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飞单” 华侨银行怒告恒天财富

2013-02-01 10:49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范乐

  【导读】人们往往认为那些站在银行大厅内、身着银行工服、笑容可掬的理财经理必然是银行的正式工作人员,这种惯性思维其实很要命,毕竟,骑白马的也可能是唐僧。这些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并不是银行的正式员工。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近日,有线人爆料说,华侨银行的一个理财产品客户经理跳槽到了第三方理财机构——恒天财富公司,担任公司财富中心的团队负责人,负责代销理财产品。他利用自己在华侨银行的同事,以华侨银行的名义,向银行的客户兜售第三方的信托理财产品。华侨银行知晓此事后,一怒之下将恒天财富公司告上了法庭。

  什么是“飞单”

  在银行业,这种行为叫“飞单”,就是指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没有进入银行的口袋,而被他人捞走了。经济之声记者今天试图采访恒天财富董事长梁越,但是这位老总一听是记者来电,就匆忙间挂了电话,再打时,电话已然无人接听。而华侨银行对这件事也三缄其口。

  为何出现“飞单”

  一般来说,第三方理财有三个销售渠道,一是通过银行,二是利用营销人员掌握的客户资源,三是电话营销。因为大量高端的理财客户都集中银行手里,第三方理财机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第三方机构往往倚重银行的渠道进行销售,由于这些理财产品并未得到银行方面的认可,只能采取"飞单"的形式。通常的做法就是营销人员找到银行里的客户经理,借他们之手以银行的名义进行代销,第三方公司给客户经理返点,一般返点都在1%左右,有些小的第三方公司甚至能给到3%。

  以往银行处理“飞单事件”多是“哑巴吃黄连”,最后只能将涉案人员开除,此次银行直接将第三方机构及销售人员告上法庭在国内实属首例。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工作人员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对当下第三方理财机构市场的混乱表示担心。他说,恒天理财机构本身就是一家很混乱的公司,出现这样的情况理所当然。

  工作人员:飞单实际上没经过银行风控委员会的审核,基本上第三方依靠自身力量推动的销售不多,恒天大部分销售都是靠飞单。

  理财机构疯狂拼销售

  数据显示,随着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销售额也在快速增长。去年,恒天财富全年销售将近400亿元,同比2011年代销规模已经翻番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工作人员表示,第三方财富成立的初衷就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保持独立性,专业性,为投资者负责。但不少理财机构为了拼销售置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这一点需要行业深刻反省。

  工作人员:第三方应该独立客观地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帮助客户选择最合适的产品,但是国内目前没有走到那一步,能做到独立、客观的第三方几乎没有。

  【专家观点】

  张立栋:第三方理财机构是理财市场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飞单事件中,这家第三方理财机构按照正规程序是没办法在银行获得认可的,它才选择让银行工作人员以银行员工的身份销售外面的产品。

  之前在保险银行销售的过程中就出现过很多乱象,后来保监会下发了一个文件,允许银行和若干保险公司签约,但是每一个营业部最多签三家,但要求银行的工作人员和保险的工作人员的服装必须有明显的区别。这在以前就打“擦边球”,让很多大爷大妈上当受骗,存款最后都变成了保险。消费者在签约的时候一定要看,自己作为甲方委托资金是和谁签的约。在落笔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机构之间是互利关系,在之前很多案例中他们都不希望撕破脸。这家银行比较特殊,华侨银行是一家新加坡的外资银行,它的维权意识比国内很多本土银行要强一些,能站出来对这种行业潜规则说不。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