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何时不再“雾里看花”

2013-01-30 14:5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编辑:范乐

  市场迅速膨胀 监管难度陡增

  近日工行一理财产品被爆亏损44%,引发市场热议。在持续爆炸式增长后,违规代售、不规范私售、巨额亏损等理财乱象浮出水面。投资者发现理财如“雾里看花”,越来越看不懂钱的去向。

  对此,银监会相关负责人29日表示,目前理财市场突出问题在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销售人员操作不规范。

  信息披露欠缺

  目前,理财产品投资信息披露不够详细是普遍现象。记者发现,此次工行被爆巨亏的理财产品也仅简单介绍,“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公司股票,也可进行新股申购、债券和其他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等投资。”说明书对投资比例、投向等具体内容没有披露。在亏损曝光后,工行虽没有回避亏损问题,但对于为何亏损也并未给出解释,客户的钱“蒸发”到哪里去了无从考究。

  其实,多数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只是泛泛地列出投资领域,如债券货币市场、存款、债务、信托贷款、股票等,信息披露透明度较低,投资者很难推断资金去向。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理财客户和投资者想去查询、了解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往往遭遇银行守口如瓶,或者以商业保密为由,不肯轻易对外公布,这使得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风险意识缺乏

  “适当披露投资计划对于银行是好事,投资者充分掌握信息做出判断能在一定程度为银行分担风险。”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表示,不过,在利率市场化的紧逼下,各家银行忙于拼抢客户,鲜少能做到高度透明。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预测,利率完全市场化将使银行业净息差缩减0.7%至1.2%,净利润减少约35%。

  “银行的理财产品应以低风险、稳健型产品为发展重点,但存在一些银行工作人员违规私售高风险产品的情况。”郭田勇说。

  对此,银监会业务创新部主任王岩岫近日公开表示,“银行应将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放在首位,并建立透明、科学的理财业务管理制度。”

  监管宜疏不宜堵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62%。迅速膨胀的理财市场加快了银行金融创新的脚步,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在理财市场风波频传的半年时间,银监会接连下发自查、叫停代销等通知。一时间,各家银行纷纷收窄代销阵地,私募、信托等产品在银行网点已难觅踪影。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日趋严格,或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赵庆明表示,在金融脱媒、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愈发旺盛的背景下,理财市场创新势不可挡,监管不等同于简单叫停,也应与时俱进,宜疏不宜堵。“防控理财风险要从产品设计的源头入手,分类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尤其对理财产品披露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和标准化。”

  银监会严查"资金池"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29日说,目前仍有部分银行继续开展不规范的“资金池”理财业务。对此,银监会已将“资金池”理财业务列为今年现场检查重点,各银行应尽快自查整改。

  银监会作为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部门,将逐步修订和完善理财业务监管法规框架,在制度层面保证有法可依。

  他指出,目前银行理财业务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对理财业务重视不够,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没有真正确立“代客理财”理念;销售行为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理财业务发展速度快,参与机构良莠不齐,部分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开展业务不够审慎。

  统计显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增至目前的7.1万亿元,增长超过13倍。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