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之巅已成梦 郑棉弱势未到头

2013-01-21 10: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范乐

  对于棉市而言,刚刚过去的2012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

  首先,全球棉花消费萎缩。2009/10年度世界棉花消费量为2583.3万吨,而2012/13年度降至2309.2万吨,降幅高达11%。中国棉花消费量降幅更大,2009/10年度为1088.6万吨,2012/13年度仅有772.9万吨,降幅29%。本质上来说,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纺织行业全面缩水,或者说并不是因为人们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锐减,只是化纤对棉花的替代作用明显加强。中国是涤纶生产大国,且产能在不断扩大,1995年中国涤纶产能仅有110万吨,2012年已增加至超过1200万吨,保守估计这一数据在2013年将达到1400万吨。和棉花相比(种植面积受种植收益影响,变化明显),涤纶是PTA的下游,产能和产量往往有增无减(能源化工行业扩张速度快,而机器设备的运转又具有连续性)。这种产能和产量的扩张反映在价格上就是,涤纶相对棉花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2010年至今涤纶短纤价格处在明显的下降通道中,目前价格仅约11000元/吨,而近两年国内棉花现货价在收储政策下始终保持高价位(2011年和2012年的收储价分别为19800元/吨和20400元/吨)。因此中国纺织行业的配棉比由过去的近60%降至44%。

  其次,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逐渐降低,而越南、印度、孟加拉国份额在逐渐加大。2012年全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累计为2550亿美元,较2011年增加2.83%,但增速较2011年下降17.2%。此外,由于不受进口配额限制,中国进口棉纱数量有所增加,且大部分来源于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这也刺激了当地棉花消费,致使中国棉花消费量下降。而且综合各项物资和人工成本,中国纺织企业成本高于东南亚等国,使得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

  展望2013年,棉花价格很难超过20000元/吨,2010年和2011年30000元/吨以上的价格已成天方夜谭。可以说,未来国际市场走向由中国决定,尤其受中国国储政策决定,也正因此,预期2013年的棉市还将继续低迷格局。

  第一,全球棉花库存屡创新高,其中绝大部分库存集中在中国政府。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储库存不是一般意义上能够自由流动的库存,但是库存不等于消费,因此抛储是一定的。但是,预计国家此次抛储数量约为200-300万吨左右,数量上不会有太大惊喜,因为抛储价格仍然太贵。1月14日抛储以来国家向市场投放的储备棉多为2005年和2008年的陈棉,尚且不考虑仓储成本、资金成本、质量变异等会使国储棉花价值以每年20%的速度下降,19000元/吨竞拍底价的抛储棉仍然是质不优、价不廉。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12月进口棉花数量为53.2万吨,中国棉花信息网12月纺企调查也显示进口棉比重较11月增加1.54%至46.22%。这么大的进口量不可能是因为纺织企业都把配额留到年底使用,而是因为当前按40%关税进口仍然有利可图。这点从美棉出口数据也可以看出,美棉出口良好,且中国总是其最大买家。

  第二,关于2013年中国收储政策,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猜测。大多数人认为收储政策仍将继续,但具体细节可能出现变化,如只收新疆棉、限定收储量、降低收储价格、或者国家暂时不明确具体细则(如大豆收购都是在收获以后公布收储价,棉花却是事先告知收储价,以鼓励棉农种植棉花)。中国既是棉花生产大国,又是棉花消费大国,收储政策如果一味保护棉农,那纺织企业将继续艰难度日。另外,现在国储库存数量已经大于中国一年的消费量,如果棉花收储价继续刺激中国棉花生产,那过剩的库存将难以消化。

  第三,如果不考虑中国800多万吨的国储库存,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会明显降低。也就是说,全球棉花供给过剩(是考虑中国库存后的结论)导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美国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为1010万英亩,较上年减少18%,且为20年来最小种植面积。但在国储库存并未进入自由流通领域时,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将会导致全球棉花供给偏紧,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将国储棉转用来出口呢?目前这还是一个疑问,值得我们后续加以关注。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