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广州市民王先生收到一份"中国好声音佛山演唱会基金"投资邀请函,上面显示这是某基金公司推出的最新投资项目,收益来源为演出收益,半年预期收益率大于等于10%。王先生遇到的情况并非个案,近两年来,随着国内理财市场规模急剧扩张,从艺术品、红酒,到普洱茶、手表,如今,连火腿、门票都成了理财产品,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国内的理财产品市场会出现如此乱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黄志龙进行解析。
黄志龙: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就是我们国内每一年的居民储蓄都大幅增加,储蓄的保值增值的压力很大,居民的储蓄的实际购买力每年都在下降,因此居民的理财需求是很大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当前几个方面十分有限的投资渠道要么是亏损十分严重,比如说现在的股票市场。要么是投资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比如说现在房地产的限购政策;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很多的理财产品现在处于监管真空的一种地带,比如说中国好声音基金或者是活体等等这些基金理财产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对这些产品都是没法监管的,因为它不在银行销售;最后一个原因我想就是我们的监管部门对于金融风险或者理财产品风险的态度,我们一般都是采取出现危机后如何积极处理,很少采取预防的一些措施,比如说去年以来温州鄂尔多斯民间金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出现很大的问题之后国家才进行重视的。
相比中资银行推出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似乎更规范些。有分析说,这是因为中、外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动机存在差异。
黄志龙:我们中资银行近几年发行了很多的理财产品都是短期的理财,为什么发行这个呢?就是因为近几年来银行贷款发放的速度和规模过快,但是银行的存款利率又没有跟上来,只有通过变相的高息来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满足贷款的需求。但是相对而言,外资银行的拉存款的压力比较小,而且他们的客户多数都是高端的客户,这些客户对于风险比较大的或者比较高的产品都有比较强的辨别能力,因此外资银行更加注重他们理财服务理念或者是产品。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的中资银行跟外资银行相比较来说,外资银行还可以通过QDII投资海外的经验可能比中资银行更加丰富一些,它们可以通过母公司的投资渠道进行全球性的投资组合,比如说它可以投资新兴市场的证券市场,美国的公募基金、股票、债券市场等等,这些渠道可能是我们中资机构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