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贷出了全国第一笔个人房屋贷款;15年前,商业性个人房贷在中国大小城市全面铺开;而眼下,曾经不愿欠钱的中国人买房却生怕银行不贷给自己。
这是中国个人房贷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商品房的发展史,它们的背后,则是一部鲜活的中国“房奴”进化史。
贷款曾是“丢脸的事儿”
“那个时候没人想要贷款买房子。”年过半百的王新回忆起十几年前的事依然撇嘴摇头:“我们年轻时都是单位分房。”
虽然房贷业务从无到有已有20年,但建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说,房贷真正的发展期是从1997年开始的。这一年,央行颁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贷款比例最高限额是房价的70%,贷款年限最长为20年。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商品房和个人住房贷款开始走近普通百姓身边。
“首批办理房贷业务的人,很多都是浙江等地的生意人。”一位做了十多年房贷业务的老信贷员向记者介绍道,在那个买房仅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的年代,“花后半生的钱买前半生的房”在老百姓眼里还是个新鲜事,贷款是“丢脸的事儿”。“当时整个个贷部就俩仨人,一个月能有几单业务就不错了,而且贷款数额多说也就10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