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水平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末银行“揽储”的需要。专家认为,利率市场化已经可以推进,因为银行在理财产品这一块显示了其吸收存款的能力。因此,唯有加快利率市场化,促使理财产品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理财产品变相“揽储”问题。
记者孟扬每至年关,面对趋紧的流动性,银行之间的“揽储”大战都在所难免,今年也未能例外。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普遍走低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从四季度开始呈现攀升状态,与此同时,近期多家银行推出1~3个月的理财产品,到期日刚好落在2013年元旦前后,银行理财产品再次成为银行“揽储”利器。
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小幅反弹
今年以来,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对银行理财产品造成的压力不小,从年初开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持续走下坡路,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从1月的5.15%下跌至11月的4%左右。此外,银行理财产品多数期限较短,投资者会发现,每进行一次再投资,都面临更低的预期收益率。
但从四季度开始,这种状况有所改变,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开始企稳,呈现出小幅攀升态势。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仍是投资期在1~3个月的产品,其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了4.17%,与11月初该类产品平均4.08%的收益率相比,涨幅达9个基点。
不仅如此,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目前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期限大多在40天左右,到期日恰好落在2013年元旦前后。“年关将至,银行面临严厉的存贷比考核,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银行不得不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揽储’,一方面中间业务收入能‘扮靓’年报,另一方面理财资金到期后又能转为活期存款,吸引资金,可谓‘一举两得’。”某中小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本周41家银行共发行了411款理财产品。其中,1个月(含)以下滚动期产品就发行了16款,市场占比为3.89%,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为214款,市场占比为52.07%。不少理财产品委托结束期都精确计算在12月30日左右,或在元旦假期和春节假期前集中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