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距离元旦、春节尚有一段时间,但年终惯例的银行理财大战已起硝烟。进入11月以来,记者了解到,多家商业银行理财部门均在近期加大了1至3个月期限理财产品营销力度。与往年常常临近考核点才发行相应理财产品不同的是,今年银行理财大战似乎已大大提前。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2013年元旦、春节的“年终大考”,吸储压力大增的商业银行近期纷纷推出精准定位的“跨年度”理财产品,而在预期收益率上,不少新近发售的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重回5%以上。
据普益财富跟踪的数据显示,本月在售的跨双节、到期日在年后2个月内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的平均值为4.62%,保本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55%;同时在售的跨元旦、不跨春节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4.43%,保本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48%。
业内人士对此指出,今年央行两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度下行,甚至一度跌落至4%以下,但近期央行以逆回购替代降准和降息来释放银行流动性,银行间资金面也再度紧张起来。据介绍,目前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4.5%以上,一些期限稍长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是超过了5%。
“尽管从短期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或小幅振荡,但考虑到年末临近及跨年资金的需求,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望振荡向上,尤其是跨年度期限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收益率优势将逐渐凸显。”一位银行理财师对记者表示。
在商业银行纷纷推出高收益“跨年度”理财产品招揽客户的同时,市场上也有不少手握闲钱的客户准备在年底“择机出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创新政策的指引下,“短期理财产品”已不再是银行的独有专利,银行既有理财市场正在被券商、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所“蚕食”。
不久前,记者在山西太原、吕梁等地采访时发现,近期前来券商开户的人并不少,但他们开户很多并非为了炒股,而是借助券商平台购买基金、信托以及券商集合理财等理财产品。
“往年是银行抢走了券商的客户,而随着新型财富管理机构的集体发力,在今年券商的客户很多都来自银行理财客户。” 国泰君安太原营业部肖波浩对此深有感触,而今年银行短期理财的发行限制,也恰给券商短期理财留下“空当”。
随着券商、基金、信托等银行外金融机构对理财客户的“分流”,银行理财部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怎样打好这场“跨年度”资金争夺战,也成为各家银行心照不宣的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