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脚步不能过急 应“稳”字当先

2012-10-09 09:09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范乐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使用量中的比重为0.53%,排名第14位,较7月上升1位。业内人士分析说,人民币国际化日新月异,说明境外存在大量客观需求。但事实也表明,人民币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仍然较低,这说明在开放资本账户以及相关政策支持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仍有一条长路要走。但脚步不能过急,需“稳”字当先。

  人民币正在国际舞台展开旋风般的“巡演”,最新一站是台湾地区。进入10月,台湾的银行能够清算以“红背票”(指人民币)计价的交易,这让台北成为又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新加坡和伦敦正在争相成为下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正日新月异。

  人民币吸引力渐强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日前发布报告称,人民币使用量在全球货币中继续上升。8月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使用量中的比重为0.53%,排名第14位,较7月上升1位。在中国大陆及港澳以外的地区,8月台湾地区的人民币支付金额在131个国家中升至第7位,较去年7月时的第57位有明显上升。随着国内不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些跨国公司也已开始用人民币对第三方供应商进行支付或接受以人民币计值的付款,借此降低交易成本并加快交易处理速度。据银行估计,用人民币给中国内地供应商付款的外国企业可以获得4%~5%的价格优惠。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曾发布数据称,人民币已超越日元,成为环球进出口贸易中最常用的第三大货币,今年前4个月占全球发行信用状总额的4%。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闫小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两方面因素都存在,但基础条件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有客观需求,包括人民币“走出去”等现象都说明境外存在大量需求,再加上适当的政策予以支持,才能够实现。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主要基于四点表现:中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量、人民币币值持续稳定、中国的经济实力日趋增强、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相关内容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

  虽然增势迅猛,但来自全球支付系统Swift的数据显示,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贸易规模在全球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仍然微不足道,仅约为0.45%。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认为,政策支持的因素优质,但市场需求似乎更重要,毕竟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是需要对方接受和认可的。

  稳字当先

  提到人民币日趋国际化就不得不面对资本账户开放这一过程。我国资本账户总体开放度较低,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有65%的项目处于严格管制状态,开放程度不及主要发展中国家上世纪80年代前后水平。

  闫小娜对此表示,关于国内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毕竟“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到此内容,是之前未有提及的。“但是我们不希望在外界的舆论压力下做,我们会按照自己的步骤和节奏稳步实施。”她表示。

  丁志杰对此充满希望,他认为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低会影响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和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发挥,进而影响到其作为支付手段的使用。无论从市场发展还是从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来看,中国资本市场都会越来越开放。但开放的时机、进程主要取决于市场发展状况和水平,人民币国际化会一定程度加快这一进程。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黄少卿建议积极并谨慎地推进国内资本开放。“不开放资本市场,就构成不了对国内改革的倒逼力量,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就难以开展。”黄少卿表示。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