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脂压榨行业仍会是一个成长性行业,但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另外,由于成长空间不同,油粕需求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在非传统消费旺季,油脂消费表现出不温不火状态,豆粕将长期成为油厂保证加工利润、挺价销售的主要对象。
首先,从过去20年的全球大豆供给、需求同比波幅的跟踪情况来看,全球大豆消费量在-4%到8%的波幅内震荡,近年波幅呈现缩小的态势,全球大豆供给量在-10%到20%之间波动,2000年以来波幅不断放大,数据比较的结果显示,供给替代需求成为今年大豆市场牛熊市的主导因素。中国作为全球大豆进口第一大国,近年进口大豆年波幅逐渐收敛,2005/2006年以来稳定在11.74%的水平,需求层面的相对刚性和稳定,使其对价格的影响偏弱化,影响豆类市场的因素主要源于供应层面。本年度南美、北美接连减产引发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涨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植物油消费需求总量从1998年的1100万吨增加到2010年度的2750万吨,年均增长近8%。人均植物油消费从2000年的12.5公斤,增加到2010年的19公斤,超过世界人均16公斤的消费水平,但仍低于发达国家25-26公斤的人均消费水平。其中美国人均35公斤、欧盟40公斤、中国香港26公斤。再看一下蛋白需求情况,2010年中国人均肉类占有量58.8公斤、美国为120公斤、发达国家平均为100公斤。把2010年美国和中国的人均肉类占有两与食用油消费量比值做简单比较发现,中国为3.07,美国为3.42,那么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进程中,肉类占有量增速应高于食用油脂的消费量。
从人均GDP与农副产品需求增速的关系中也能得到相似结论。1998年至2006年我国食用油脂消费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顶峰时期的年均增速超过12%,2006年后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植物油消费年均增长维持在3.8%的水平。同期蛋白饲用消费增速则在7.5%,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市场份额最大的配合饲料本年度产量增速预估也达到7%以上的水平。
最后,食用油方面,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散装油被禁止直接进入消费市场流通,预计未来5年散装油的年需求量将维持2100万吨级水平,成长空间有限,包装油需求占比5年预计提升10%,从2012年预计30%的水平提升至40%,包装油脂需求的增速将快于油脂业整体增速,散油贸易多转为中包装加工、贸易商,政策引导行业内部清理和提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小油种、健康油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在油脂压榨行业产能过剩、规模化企业份额逐渐增大的当下,做品牌、做产品线是中小型压榨企业赢得市场的好选择。
综上可知,由于我国食用油脂及肉类消费占有量明显不及发达国家,还有较大上升空间,所以我国油脂压榨行业仍会是一个成长性行业,产品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也仍会保持一定增速,但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另外,由于成长空间不同,二者需求会表现出一定差异,这可能长期影响油粕格局,在非传统消费旺季,油脂消费表现出不温不火状态,豆粕长期成为油厂保证加工利润、挺价销售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