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改变国际金融中心格局

2012-08-24 1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范乐

  最新发布的“2012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显示,国际金融中心整体东移的迹象已明显,国际金融格局初步形成亚洲直追欧美金融中心的局面。

  23日,由新华社旗下中经社控股与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联合发布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最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综合实力排名中,纽约、伦敦、东京、香港仍然稳居前四名的位置,特别是纽约和伦敦,一美一欧,作为资格最老、实力最强的国际金融中心,长期巅峰对决,往往难分伯仲。

  然而,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它们,现在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面对来自亚洲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挑战——不仅是第一梯队的东京、香港,还有像新加坡、上海这样的后起之秀。此次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4个来自亚洲地区。

  渣打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用“脆弱的西方,富有弹性的东方”来形容全球经济的分化格局。

  来自欧洲的不少国际金融中心正在饱受债务危机的困扰,这在此次“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的排名中也有所反映:巴黎的排名在逐年下降,2012年位次异常波动的2个城市均来自欧洲。

  金融格局的变化也逐渐带动要素市场的改变,亚太经济体在金融机构集聚度、金融市场全面性、交易活动的活跃度等方面形成良序的竞合态势。

  特别是近年来香港、新加坡、东京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比如,上海与东京推动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也推进了上海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道格拉斯·艾略特对比其它国际金融中心发现,上海的优势在于中国巨大且仍在持续发展中的市场,中央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期货和股权市场等“硬件”条件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充沛活力。在其看来,未来上海的发展潜力巨大。

  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拉努·达亚尔表示:“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机构也在将目光投向亚洲,寻求增持在岸人民币债券以追逐更佳回报。有专家预估,主权财富基金资产配置向亚太及新兴市场倾斜的规模将达到3至4万亿美元。

  从金融机构来看,欧洲银行业占全球银行业总市值的比例从2007年的35%下滑至2011年的23%,而亚太银行业在2011年这一占比将近36%,全球银行业价值转移的整体趋势不言而喻。

  不过,福卡智库首席研究员、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认为,欧洲经济目前处于调整时期,因此出现了欧洲老牌金融中心的排名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的金融中心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深化实力大为增强,但两者之间是不可替代的。

  与目前欧美传统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新兴经济体国际金融中心在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方面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在45个样本城市中,新兴经济体国际金融中心“服务水平”的排名普遍落后,并有下降趋势,“综合环境”要素同样普遍位次偏后。

  “我们会看到,上海发展成为有自己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而非纽约或伦敦的翻版。但前提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能够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准则,并且让全球金融机构都参与进来。”上海美国商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美国富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肯尼诗说。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