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的6月份宏观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2.2%,创29个月来新低。采访中专家普遍表示,从6月份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通胀正处在快速回落的通道,通胀压力有了明显减轻,同时下半年物价走势还会继续保持平稳。CPI不断下行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拓展了操作空间,也为稳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业内专家表示,6月份CPI显著回落,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6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止跌企稳,国际油价持续回落使年内第三次下调成品油价格的窗口再次开启,输入性因素对物价仍呈下行拉力。二是目前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生猪价格明显走低,随着天气转暖,蔬菜价格连续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三是在工业品中,汽油、柴油、钢材、煤炭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都低于去年同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物价的平稳下行给稳增长创造了基础性条件。他解释说,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很大的,要解决这个压力,就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加大微调和预调。如果物价还是居高不下,稳增长政策调控空间会变得有限,因此CPI的下降也为稳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认为,下半年物价走势还将继续保持平稳,不会出现反弹,这为下半年稳增长工作带来更大的信心。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对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是,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处于目标区间,物价涨幅继续回落。例会同时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从以上表述来看,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三者中,稳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央行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在货币政策的操作和实施方面“审慎灵活”进行调整,多次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助力经济增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由于经济超预期减速,各方面的政策会越来越趋于宽松,他认为未来各类政策工具的宽松力度还会趋于增大,这是基于全球流动性有所放松的背景下中国的应对之举。一个月内两次降息说明中国将会继续采取措施稳定经济的增长,会增强正面的市场预期,投资需求增加,对信贷需求也会提高,能够形成经济良性循环。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通胀缓解为政策趋松提供了调控空间。央行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两次下调利率,释放了较强的信号,货币政策明显向稳增长目标倾斜。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表示,目前国内宏观政策已经开始逆向调控,政策调整的重点在于扩张投资需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他强调,未来货币政策则以稳健为基调,逐步向松微调。通过降息、调低存准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投资信心。在经济存在一定下行风险、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的情况下,预计货币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健基调的前提下,会进一步增强其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操作上朝着合理增加流动性并促使市场利率下降的方向继续微调。